• 40

先別買房吧!為了你我的後代

goblinlord wrote:非也非也,大哥您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蓋房子的是營造公司,不是建設公司。

二十年後,台灣人口已經減少很多,不需要很多新房子。

東京房地產1990年泡沫破裂,人口一直到2012年才減少。
empirepenguin wrote:
蓋房子的是營造公司,不是建設公司。

二十年後,台灣人口已經減少很多,不需要很多新房子。

東...(恕刪)


笑死了,那你說營造公司靠誰吃飯?銀行貸款又是貸給誰?建案又是誰在推?營造公司說穿了就是建設公司養的小弟,你卻拿這東西出來打嘴砲,所以你的視野狹隘和不懂裝懂由此可見一斑
就像日本的泡沫經濟起因是廣場協議,也跟房地產無關,你若不明白前因後果就不要一直出來鬧笑話

尤其是你舉日本為人口紅利的例證更是不知所云,日本跟台灣根本沒有可比較的基礎,而世界人口也早已突破七十億大關,地球只有人口過多的問題沒有人口不足的問題(為何你只會舉日本卻不舉新加坡或香港為例?),台灣人不會生難道連去東南亞或非洲國家進口外勞來促進生產也不懂?這麼多外籍配偶不是來假的ok?人口紅利說穿了根本就是假議題,要吸引外來人口移入方法多的是,只看政府要不要開放而已

日本想學中國印一堆錢來推動基礎建設,但卻發現錢用不出去,為什麼?就是因為日本的城市規劃和基礎建設早就已經完備,沒有再做建設的任何必要(想用大搞建設來提振經濟促進內需也得有條件)

台灣能跟日本比?台灣連跟大陸的一些二級城市比都比不過,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呢(台灣具備大搞基建和都市更新的條件)


這位E大啊
數據很多很認真是沒錯啦,可惜盲點太多,算你45分好了。


1.經建會公佈二○二七年時,台灣結束「人口紅利」時期。

2.戰後嬰兒潮將邁入老年,依據東方人(台灣人)習慣,自願去養老院、養生村還是少數,我是說那個嬰兒潮的年代的老年人(指目前大於60歲者)。

他們通常有房居多,通常在二三十歲時置產,也剛好促成當時台灣供不應求的房地產飆漲年代。

那些年的房子,以公寓格局、透天居多,電梯大樓鮮少。

本人堂姊約大我十歲,居住公寓之四樓,沒電梯,她已經感到爬梯非常吃力。

3.戰後嬰兒潮將陸續邁入死亡期,廢話,攢下來的房屋當然會有人繼承。至於年輕人住不住?

誰知道?你E大就知道?你就會知道年輕人要住繼承而來的老舊公寓?

繼承數量多又如何?
屋齡幾年你有數據嗎?


好啦我不想說了

你的立論有點弱。懶的講。

cage9999 wrote:
你就會知道年輕人要住繼承而來的老舊公寓

不住沒關係,應該也會賣掉
這樣房市還是多一件案件
房子只會增不會減,但人口已經開始減少
多少人被房子壓的不敢生,敢生也只生1胎
這樣一定會人口減少,那要那麼多房子做啥,當投資商品嗎?
cage9999 wrote:這位E大啊
數據很多很認真是沒錯啦,可惜

2013 3月全台灣現存人口數

歲 ** 人數 ** 歲 **人數(萬)
14 ** 26.8 ** 64 **21.3
13 ** 28.7 ** 63 **23.9
12 ** 29.9 ** 62 **26.2
—————————————
11 ** 25.1 ** 61 **30.0
10 ** 24.4 ** 60 **29.8

2015年人口紅利最高點。
-----------------------
我外婆已經不能走路,只能座輪椅,家裡也沒辦法照顧,必須住療養院照顧,那家有數十個老人家住,大多不能走了,不得不。

大家自己健康顧好,我們都會老。
01forever wrote:

不住沒關係,應該也會賣掉
這樣房市還

沒錯!

2009以後新屋每年移轉10萬戶左右,拆不到1萬戶舊屋。

房屋(建物)登記移轉量,作這三條線1990—2012年
1、二手
2、第一次
3、繼承+贈與
當2、3 兩線交叉,是第一死亡交叉,代表建商的美好時代結束,蓋好屋美價實的房子,哄抬、恐慌、騙局式的行銷手段都會失效。今年就很有可能發生。
當1、3 兩線交叉,是第二死亡交叉,代表大部分房仲都該轉行了,沒有那麼多利潤壓的出來,那年發生?我就沒法估出來,我猜不用十年。

政府、建商、代銷、房仲一定早就估算出來了,只要有分齡屋主屋量、各年齡死亡率、、、等資料,又不是很難的難題。

政府降低房地產贈遺稅,理論上應該是要減緩不斷上升的接受繼承、贈與房地產的人的負擔和賣壓,避免房市崩盤。竟然被宣傳成吸引有錢人、在外台商置產避稅的管道,真是險惡的黑暗。而當官的敢出來說明這些嗎?

政府官員在勞、健、公保、退撫基金、國民年金、都有危機,都要加收錢少領錢,才不得不出來避重就輕、說明一下。

不過該來的還是快要來了,雙北市房市去年早就已經第一死亡交叉,全台灣可能就在今年。
一個單純的期望,終究還是慢慢的引導出了一些數據上的分析,
雖然非我所意,但終也讓我知道了些我所沒接觸到的方向。
牽扯的範圍實在是無法想像的大,甚麼都能拉得上關係,
也是,不然怎能說是民生重要指標。

無法讓自己慢慢老化的腦袋,裝進如此眾多數據分析
所以大概也只能認份於生活中的平庸,
繼續在網海中游蕩,當一個偶而發自海底的氣泡。
我跟我男友都是獨生子女
雙方父母也都在台北各有一棟房
雖然很不情願,但父母總是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
到時候這兩間房隨便那一間整修一下都可以住得很舒適
還多出一間房可能出租吧
所以我實在不懂,幹嘛要花幾千萬去買房

IU妹妹 wrote:
我跟我男友都是獨生子...(恕刪)


最近剛買房..
以前我也有跟妳一樣想法,有家可住幹嘛辛苦背房貸?
但,決定買房原因很多~~
最重要是有自己想要的小窩,
可以讓自己更有理財觀念(因為你會更想早個5年或10年還完貸款的動力)
或許父母房子會繼承,但那也要10或20年以後吧!人生的精華不就這10或20年嗎?
我想信辛苦是有代價的..只是要看個人價值觀吧

大光仔 wrote:
最近剛買房.. 以前...(恕刪)

是想要自己的小窩呀
不過可預見的未來,就有兩間房可以使用
現階段的需求用租屋就可以解決了
甚至花少少租金就可以租到很好的房子呢

你說的對
人生精華就這十幾年
既然以後一定有房住(還有兩間),何必執著於買房呢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