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你們怎麼都買得起房?


jeffhsia wrote:
今年又去逛了一些建案,只能說「還真敢開」!什麼某某一號苑的,隨便一戶近百坪都要上億,室內得房率六成左右,得賣掉二戶地點好很多、室內坪數大很多的精華區老房才能換一間!除非瘋了誰要做這樣的蠢事呢?


老前輩講的真貼切!

真的是兩間中古的換不到一間新的....

所以小弟只看中古的,自己住就....20年內的!

這樣時間才會站在自己這邊!全新的?想都不去想...

反正地段戰勝一切....想住豪華的!以後還很多機會....

那種虛坪多的?就讓給年輕小夥子...慢慢的享受"生活品質",慢慢的折舊喽!

加油喽!
blessme wrote:
之前看房買房時,參考了一些jeff大的點評,覺得還蠻中肯的。不過近來看jeff大一直對台北"新屋"價似乎越來越不滿...

2300萬人的5%約為100萬人,假設1/3在北市有房不為過吧,約是30萬人,而近來符合大大法眼的新房也就那幾個建案,加起來還不滿10000戶吧,這樣的比例應該能說明現在"新社區房價"還能撐住的合理性

至於四年級1/3價,小弟父母也屬於同一階段,差別在當年進台北奮鬥後的第一戶入手價是"現價"的1/20,但他們對現今豪宅價也沒覺得有什麼反感呵~

若不能跳脫環境,就要適應環境,這是小弟的一點想法
多謝指教,老人家不是「不滿」,只是反應現實,對房市不健康的走勢是很不以為然!人老不代表沒年輕過,此生經歷多次景氣循環,印象最深刻的是1985、1991、2001年三波(95〜99不住台灣);此波飈漲前的谷底2002年更是親身體驗從事不良債權買賣、資產重整到2005年起的多頭行情!只能說到2008年初前看台灣房市的「復甦」算是一個正常也算健康的循環;但2008年次貸風暴後應有的下修卻被徹體的扭曲了,仿佛看到2007年上海房市擦鞋童「上海房價怎麼會跌」的謬論充斥,連05年初還在唱空台灣房市的老友Billy Yen近年都如中邪般,四處高唱「供需」、「鮭魚」等半杯水理論!

嗯,說5%是低調,其實打工仔中要能找到更好野的應該也不多!老人家不是對什麼「吾疆」、「勤美璞真」等特殊建案價格有意見,所謂「炫耀性」消費自有其少數族群,且數目絶不會有「一萬戶」!但當台北市幾乎絶大部分行政區新建案都開價百萬、大安信義區200起跳、安和路30多年老大樓都喊價90萬一坪,那就不是用「適不適應」去詮釋了!當新北市板橋新案開價百萬、新莊三重6〜70萬被視為正常,如此「雞犬升天」、滿天喊價,若不是強弩之末,這經濟史上的鬱金香之鑒也可以改寫,老人家卅年的視野也可以歸零了!

當然,對未來市場趨勢的看法可以各自解讀,但論述也要有相當邏輯,若尊長輩同為四年級,在成年之後在台北何處可以用現價之1/20入手,也請分享,對「億來億去」的山塞版豪宅價格如何抱持正面觀感,也請多賜教!
cazando wrote:
那些地方就算我買得起,但我買來沒用所以我也不會去買,別說一輩子也不會去住,連買來投資的價值也沒有因為根本也無法管理
不動產不像鑽石黃金可以帶著走,不能用你提的這種方式來作類比,不然你不妨去看看胡志明市的房價,對其他國家的人們來說毫無價值,但對於在越南工作生活的人來說,他就有那個價值啊
嗯,回覆前請看懂全文,老人家是以本身經常居住地點作資產分配,同時凸顯台北房價飆漲之不合理,無意鼓勵台端到國外置產!不過怎麼扯出胡志明市那就請台端自行解惑了!

台端說到重點,不動產不能搬、不能吃、變現性差,對歪國人更是海市蜃樓,下回有建商投資客高喊什麼「外資」、「陸資」、「華僑」來台炒房時也請一視同仁,口誅筆伐!
jeffhsia wrote:
當然,對未來市場趨勢的看法可以各自解讀,但論述也要有相當邏輯,若尊長輩同為四年級,在成年之後在台北何處可以用現價之1/20入手,也請分享,對「億來億去」的山塞版豪宅價格如何抱持正面觀感,也請多賜教!


每個人對每個建案社區,心中自有一把尺,如跟大大都去過的皇翔民生社區案,到現在還一戶未售,就是與大家認知的價位有差距,市場自然不買單(當初若開價150,成交100~120,小弟及家人也許就買單哩)。

但像明日博/白金苑之類的,開價百來萬,也許大大覺得不屑地點,但確實都有人買單,也已結案,縱使不是100%完銷,估計也有80~90%了,代表市場認同此價位,不論大大是否滿意呵

=================

至於小弟長輩,當年北上奮鬥後的第一次買屋,在當時的東區名人巷,一品旁,單價6.5萬,總價420萬,sogo在數年後才落成~這間老華廈買時的公設電梯陽台還不計坪,若重新丈量登記,同巷子其他類似產品開價約20倍呵

後來在前波最高峰也見證過,20多年前以一坪50萬左右買了當今名設計師兄弟的預售作品(建築/室內設計都是),您提到的鳳翔相比之下應該都稍顯失色呵。後來市價跌了10~20%又如何?現在不是又漲了兩三倍~何況拿來自住,非投資,全家在那渡過了十幾年的時光...

=================

房地產在我們眼裡,主要是自住使用,保值為輔,偶爾賺點錢那也不無小補呵~所以您說現今的億元房買不下手,但別說小弟長輩,連小弟自己,也憑自身所賺,買了一戶作為未來遮風避雨的居所呵~因長輩再三教育,別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欣賞與尊重每個人的價值觀
blessme wrote:
至於小弟長輩,當年北上奮鬥後的第一次買屋,在當時的東區名人巷,一品旁,單價6.5萬,總價420萬,sogo在數年後才落成~這間老華廈買時的公設電梯陽台還不計坪,若重新丈量登記,同巷子其他類似產品開價約20倍呵
嗯,純好奇,四年級,北上打拼,算廿、卅歲時,充其量1985年左右(算算Sogo是1987年底開張,應該沒錯),約略同時老人家也在看房,怎麼都沒聽說名人巷一品大樓旁還有每坪6.5萬的電梯樓呀,真開了眼啦!總價420萬,不就65坪左右?近四十年老華廈,要增值廿倍那就是說現值要8400萬,每坪130萬?嗯,真令人羨慕!不過若依仲介唬爛說法,老人家從您家過個敦化南路神旺後面約70坪的不含車位也可以賣個7000左右,但還是沒法換到地段差很多的XX一號苑一間室內面積較小的新建案,所以還是不知道台端與尊長輩對現今新建案價位如何抱持正面看法?

平心而論,除店面、都更、地目變更、不良債債案例外,老人家廿餘年來還沒在台北市親眼看到可以増值20倍的房產(長輩50年前購入的透天店面倒是漲了40倍),台端實在令人驚為天人
其實老屋換新屋就是要補一點~有這種認知的人就會換~永遠住新房子~
賣7000去換屋一間1億的貼3000....我覺得還OK~

房子老了也有很多問題..也不是不用花錢自己會更新修復的..
而舊屋再怎樣翻新.屋齡就是在那裡!
高雄左營站前一排翻新透天(我看翻新程度簡直是重建)...屋齡還是乖乖寫4X年~10年後不就5X年


買屋..主要是看房子喜不喜歡啊...!條件到了老屋也不一定要賣..另做規劃即可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lilice wrote:
其實老屋換新屋就是要補一點~有這種認知的人就會換~永遠住新房子~
賣7000去換屋一間1億的貼3000....我覺得還OK~
嗯,沒錯,不過現實是你即使用二間地段絶佳屋況又好的中古屋也換不到地段稍差室內面績又小的新成屋,這不合理現象就是下修空間的第一步了!
感覺這邊的人都很強
我提供身邊同輩的真實例子包括我哥(竹科豬屎屋工程師,我朋友也都是工程師)
沒有一個不是家裡幫忙的
至於很多都說都靠自己努力的人 我覺得你們很屌

qazswx0204 wrote:
抱歉,我的標題感覺在...(恕刪)
工作是什麼阿?

教師

月薪大概多少呢?

6萬多

存了多久才買呢?

現在40了,
後段大學畢,
單親台北人,
母親供養到大學畢,
之後自力更生,

畢業後到安親班工作1年,
希望成為正式教師,才開始真正拼命努力,
沒有教師證辛苦代課5年後,考上龍頭科大研究所當職業學生又3年,
35歲畢業才順利考上中部鄉下正式教師,

35歲租屋2年後,37歲現金買近百萬的屋齡2年套房住,
套房住3年後,40歲剛簽約買260萬屋齡5年電梯大樓兩房,
存款+股票約250萬,但貸130現金130貸十年,
套房打算出租科大學生可租5000多,

有在做投資?

股票都賺少賠多,
後來大部分都存兩年定存,
和版上多數網友不同,我是草食男,
不養老婆不養小孩只養自己,
一年大概可存50萬以上,
還可以買很多奢侈用品,
前幾天剛買aeron電腦椅,
後年年薪就可以大跳到100萬了,
再存幾年想買透天店面,

其實我的機運也不好,
等到收入穩定時,
房價也大漲,
還好是在鄉下工作居住,
房價算是鄉下比較貴的地區,
但還可以負擔,

想要過好生活又有自己的房子,
可是沒有有錢父母沒有中大獎,
這些東西不會無中生有,
只靠自己的話,
就像『鋼之鍊金術師』的基本原理,
需要等價交換,
我是拿努力+婚姻交換的。

所以我很不喜歡炒房投機客和黑心房仲,
他們都是打破等價交換原則的人。





jeffhsia wrote:
不過現實是你即使用二間地段絶佳屋況又好的中古屋也換不到地段稍差室內面績又小的新成屋



這要看你站在買方還是賣方了~
你是舊屋屋主自然覺得地點絕佳屋況又好很值錢...今天買方要出價買你舊房子依樣挑三揀四...

屋齡是很實際擺在那裏的...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