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買不買的起房,這是你們家的事?


ichirohiro wrote:
口是心非 你矯情的面...(恕刪)


好了!人肉賣完了,回回大大的指教!

小弟有沒有"口是心非"或是"嬌情",實在話!閣下不會知道的啦...

不過這個觀點各位不愛,這個嘛...是事實!

既沒有買或賣的打算?那房價是高是低,怎麼會跟小弟有關係!小弟只說"安心"而已...

至於為何安心?就讓小弟說明給各位看倌明白!

在不考慮價格上漲或下跌條件情況下,光這個月跟上個月買房,如果要買大台北"限定區域"?

光銀行貸款,首購自備款就得多準備10~20%,以總價1000萬的房子算,就是100~200萬!

假設上個月有150萬自備款,首購還可以考慮"林三淡",現在還只能考慮"基隆/桃園"地區!

不然就得多準備100~200萬的自備,這門檻更高,否則要通勤的距離更遠,

你說首購是更容易還是更困難?

大家吵一吵,政府頒個國有土地500坪的禁售令,私人地主越拿翹,

建商取得土地成本越來越高!啊羊毛加在羊身上,房子豈能不漲價?

只不過是讓台北市最大地主"國有財產局"的空地,拿來養一堆蚊子而已!

一堆大大講"奢侈稅",最多也是鎖兩年,兩年過後就沒效果,這...最多是鎖住兩年內的交易量而已!

這怎麼會有漲跌價的問題?台北市區的供應量本來就已經不足,加上都更緩慢,那不是更降低成屋的供應量?

根據市場供需,那是應該要漲?還是應該要跌? 就留待各位自行判斷喽!

至於大家最愛的"實價課稅",本來現在有交易就有課稅,只是實價課多一點而已,那只是交易成本的一部份!

那十幾二十年前取得的,政府如何認定購置成本?不然要依什麼標準設算所得額?

更何況還有一人一次終身免稅,外加自用住宅換屋可以退稅,對小弟這"自住一"的有何好擔心的?

對沒"貸款"的婆婆媽媽族來說,如果沒有買賣?那裏來的課稅問題!

如果是"貸款"用出租來滾的,只要地點對!那他們不賣就是了,不就鎖住更多精華區的成屋供應量?

最差就是市場一灘死水,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那來的漲跌價問題?這...有屋的不該更安心嗎?

要大家多關注"低所得"問題,是因為有錢才好辦事,不用貸款或貸低一點,何須看銀行臉色?

更不用說自備款的問題?所得不增加,各位現金為上的策略,很快也會被通膨效應慢慢的抵消掉!

就算房價低一點,所得不增加,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歸根究底,努力賺錢增加所得才是王道!

大家奉為"圭臬"的張大教授,又是數據又是圖表的,小弟也真信了50%!

不過小弟還滿喜歡"顏總"的幽默逗趣,所以我也信了50%!

至於誰是對的?就各自解讀各自判斷喽!

綜觀以上的說明,小弟是"口是心非"還是"矯情",就留待各位自行解讀!小弟沒差啦.

小弟要去幫我們的"建民...王"加油喽!

msiwilliam wrote:
,有車,有美女(有圖為證,拿出來),


M大送你小惡魔福利照一張.又有車又有美女,真的長的不賴喔!

你說"就算房價低一點,所得不增加,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

1500萬的房子貸款20年
1000萬的房子貸款20年

老實說不知道怎樣可以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可以算一次給我看嗎??(我想要算給借貸的銀行看,麻煩了)

JCB88 wrote:
台北市區的供應量本來就已經不足,加上都更緩慢,那不是更降低成屋的供應量? 根據市場供需,那是應該要漲?還是應該要跌? 就留待各位自行判斷嘍!...(恕刪)


去年全台空屋率創高 156萬戶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26日 上午7:00

全台空屋率攀升 每10間就空2間
2011/10/26
空屋率達19.4% 空屋數156萬戶 比10年前多34萬
張金鶚:供過於求持續惡化 每年1500億資金浪費在房地產

這還要排除掉用人頭戶口登計的空屋,實際上得空屋應該更多
看起來按照正常市場供需應該要跌
房價過高,自住買不起,都是炒房的在買賣

boboice wrote:
你說"就算房價低一點...(恕刪)


這位大大,要算房貸細節,請找Jack大,小弟非常懶的去挑戰電腦試算!

(因為我們的建民...王,昨天沒事去挑戰"都打"大,都叫"都打"了嘛,還不投閃一點!

挨了一轟又輸球,小弟現在.....中)

小弟的論點很簡單,不論1000或1500的房,銀行不只看你房屋價值,也看你的償還能力!

你頭期款足夠,房屋價值足夠,也不代表銀行會照房屋市價的成數貸給你!

以首購最愛的價位800萬來算就好,還有大家最喜歡的房屋所得比1/3來計算!

就算銀行貸85%且鑑價沒問題,頭款120萬也拿的出來,20年期每個月應還本金就要快3萬加利息就要4萬!

請問現在台北上班族月薪超過5萬的有多少?大學剛畢業現在要有3萬都很少了說!

(請別忘了現在房貸試算利率未過2%喔)

你可以算算你加入這場比賽的門檻月薪是多少? 家庭總所得每月至少12萬以上!

未達門檻的收入,房價高低對各位真的無關痛癢,還是乖乖的去租房吧!

收入沒有達門檻?各位努力的酸房價,講真的!也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何況小弟十幾年前找房時,在台北市的新屋和新成屋,要找800萬的房子都還沒有勒!

(各位所謂的房價未漲之前喔,算一算台北市的中古房,也沒漲到多少啊)

大安/中正/中山/信義,連想都不敢想?連各位年輕人最愛的內湖都要破仟了說!

跟老婆(當時未婚)開個國產車,想參觀一下何謂"透天厝"?還不是豪宅喔!

還被代銷公司小姐洗臉,我們最小一間在邊邊...至少2仟3起跳!哇哩勒...內湖也...

好不容易找到負擔的起,條件又適合的!辦個房貸,8~10%的利率,銀行還要借不借的?

貸款成數還有鑑5成的勒!小弟也是努力的撐過,成家立業!

那各位現在條件沒有變更輕鬆嘛?市場利率行情2%以內的房貸利率!你說勒?

還有大大說,利率上漲房價就跌!再怎麼漲,到的了8%嗎?那要幾年呢?

可是上面月收入的門檻,又要增加喽!自己算2%和8%利率,每月要繳光利息差多少?

可大家又要高檔新式大樓,又要生活有品質,每年要出國,個人收入又沒辦法達門檻!

最重要的,很多人又吃不了苦!說真的,這小弟真的...



garychen1024 wrote:
全台空屋率攀升 每10間就空2間


g大,小弟前面有講!其他地區...小弟我

這你們要自己長期觀察,自己鎖定目標地區的房價和供需及產業條件!

請注意,你的數字是"全台"喔!不是台北市喔...

照這樣講,台北/台中/高雄的房屋應該都同價才對,因為全台供需條件相同,不是嘛?

以小弟全台到處跑,到處經營"人肉販賣業"的經驗!

還學習參考過很多前輩二十三十年前的不動產購置經驗來看!(不論目的是投資或自住)

除了台北市內環五區以外,任何時候不管經濟條件好壞,都具有一定的抗跌性以外!

其他地區或多或少,很多人都有賠過錢包括新北,只是很多轉為長期持有,後來又滾平而已!

小弟不跟人建議,或分享,或討論,其他區域的房價!就算是台北市,也是自己判斷!真的...

我不否認你的數字的真實性!只不過你跟小弟在講的不是同一個區域的條件而已!

加油喽!

你怎麼這麼會嘴砲阿

一會兒叫別的網友算
一會兒說王建民輸球鬱卒不想回
一會兒叫別人去租房子

那"房價低一點,所得不增加,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到底要怎麼算阿
真的是沒有重點耶???

我現在自備款有500萬阿1000萬20年以我現在薪水快6萬來講還繳的起
可是1500萬的怎麼算,我都算不出來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
麻煩你了不要再說一些跟問題無關的事好嗎??到底要怎麼算阿??我真的很想知道
boboice wrote:
你怎麼這麼會嘴砲阿一...(恕刪)


不爽小弟發文,也不用這麼的"火"!

小弟是嘴炮,閣下不也是!彼此彼此...

你有500萬自備,6萬月薪,要買1500萬的房!

該問的是銀行願不願意貸你1000萬?而不是問小弟我!

自己有多少能力,要買多少價位的房?這也請自己決定,也不用來問小弟我!

1500萬是房子才能住人,1000萬的房子不能住人? 這要怪誰啊!怪我喔

我又沒要買1500萬的房子,真的是好笑!



(看來閣下也不爽台灣之光輸球喔!我瞭解)


JCB88 wrote:
不爽小弟發文,也不用...(恕刪)


去年全台空屋率創高 156萬戶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26日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住宅普查數據,全台的空屋率達到19.4%,換成戶數高達156萬戶,創歷年新高,其中空屋率最嚴重的是台中市26.2%,但空屋最多的卻是新北市33萬戶,其次是桃園縣15.37萬戶。

行政院主計處是每十年做一次住宅普查,其中空屋率是空屋佔住宅數比率,空屋定義則是無人經常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這份資料已經內部完成,不過尚未對外公布,是一份尚未正式核定的初步統計資料。

根據同一份調查,1990年的空屋數是67萬戶,2000年調查全台空屋122萬戶,2010年增加了34萬戶,達到156萬戶,也就是20年來,全台累計增加的空屋高達89萬戶。

全台主要都會空屋情況,空屋率最高的是台中市,達到26.2%,約是12.3萬戶,十年來是沒有多大變動,其次是基隆市25.2%,不過戶數其實只有5萬戶而已。

但是,空屋率跳升最快的是新北市,從2000年22萬戶的17.4%,2010年跳升到33萬戶,空屋率上升約5%,達到22.1%,桃園縣則是比例減少,但空屋一樣增加, 2000年13.2萬戶、23.2%; 2010年增加2萬多戶,達15.37萬戶、21%。

至於最受到矚目的台北市,2010年的空屋是12.7萬戶,空屋率13.8%,相較於2000年,空屋10萬戶、比率為12.2%,多2.7萬戶。


新竹縣是近來房市最夯的縣市之一,根據調查結果,2000年空屋數為2.5萬戶、20%;到了2010年空屋數提高至3.2萬戶,空屋存量約是近7000戶。至於合併前的高雄市空屋數11.4萬戶、19.4%,高雄縣則是約6萬戶。

garychen1024 wrote:
去年全台空屋率創高 ...(恕刪)


g大...不是很清楚你要強調的是什麼?

是空屋率高...所以房屋供過於求,應該要跌價?

還是空屋率高...所以有很多的短炒投資客,應該給他...."死"?

其他的地區...小弟沒研究!真的

可是小弟從不覺得除了台北市以外,其他地區現在要買房自住,有到那種"不可能"的地步?

(收入太低,花費太高的...真的例外)

如果你要講特定上漲區域,例如:新北的新板,台中的七期....

還是...高雄的美術館,竹北高鐵特定區...這連小弟我都不太想去了說!

就算是這些特定區域,如果覺得"貴",怕會當到"盤子"!寧可去租...這也是各自的自由選擇啊?

如果你是肖想以上這些區域?就請照各自的收入身家去拿"號碼牌"排隊!

其他地區要買房自住,真有那麼的...?特定區域跟"公平正義"沒多大關係喔?跟有關!

就覺得奇怪,怎麼沒有人嫌紐約的曼哈頓貴,去算算它們的空屋率?

附近鄰居,有一對30出頭的年輕夫妻,去年剛賣新北搬來台北市,因為小孩學區考量!

小弟也滿佩服他們的啊!雖然小弟覺得考慮學區還太早...(小Baby而已)

那你要講是人家這對年輕夫妻很厲害,會打算?還是...其他沒買的太會算,怕人賺?

據小弟知道,他們換屋也沒貼多少!人家的女王也還要自帶小孩,這幾年還在請"育嬰假"勒!

照你這樣講!為什麼2003年"SARS"期間,沒有人發現台北市的空屋率高啊?

garychen1024 wrote:
至於最受到矚目的台北市,2010年的空屋是12.7萬戶,空屋率13.8%,相較於2000年,空屋10萬戶、比率為12.2%,多2.7萬戶。




加油喽!
政府如果真的想打房的話應該限制每人名下只能有一個單位的房產,多餘的命令其限期賣掉,否則就要充公並罰款或坐牢,這樣不是很好嗎...

aliputa99 wrote:
政府如果真的想打房的...(恕刪)

這種就叫集權共產了。

話說三民主義本來就是資本共產跟意識的共和體,但是比例拿捏不好就會像今天這樣了...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