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rohiro wrote:
口是心非 你矯情的面...(恕刪)
好了!人肉賣完了,回回大大的指教!
小弟有沒有"口是心非"或是"嬌情",實在話!閣下不會知道的啦...

不過這個觀點各位不愛,這個嘛...是事實!

既沒有買或賣的打算?那房價是高是低,怎麼會跟小弟有關係!小弟只說"安心"而已...

至於為何安心?就讓小弟說明給各位看倌明白!

在不考慮價格上漲或下跌條件情況下,光這個月跟上個月買房,如果要買大台北"限定區域"?
光銀行貸款,首購自備款就得多準備10~20%,以總價1000萬的房子算,就是100~200萬!
假設上個月有150萬自備款,首購還可以考慮"林三淡",現在還只能考慮"基隆/桃園"地區!
不然就得多準備100~200萬的自備,這門檻更高,否則要通勤的距離更遠,
你說首購是更容易還是更困難?

大家吵一吵,政府頒個國有土地500坪的禁售令,私人地主越拿翹,
建商取得土地成本越來越高!

只不過是讓台北市最大地主"國有財產局"的空地,拿來養一堆蚊子而已!
一堆大大講"奢侈稅",最多也是鎖兩年,兩年過後就沒效果,這...最多是鎖住兩年內的交易量而已!

這怎麼會有漲跌價的問題?台北市區的供應量本來就已經不足,加上都更緩慢,那不是更降低成屋的供應量?
根據市場供需,那是應該要漲?還是應該要跌? 就留待各位自行判斷喽!

至於大家最愛的"實價課稅",本來現在有交易就有課稅,只是實價課多一點而已,那只是交易成本的一部份!
那十幾二十年前取得的,政府如何認定購置成本?不然要依什麼標準設算所得額?

更何況還有一人一次終身免稅,外加自用住宅換屋可以退稅,對小弟這"自住一"的有何好擔心的?

對沒"貸款"的婆婆媽媽族來說,如果沒有買賣?那裏來的課稅問題!
如果是"貸款"用出租來滾的,只要地點對!那他們不賣就是了,不就鎖住更多精華區的成屋供應量?
最差就是市場一灘死水,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那來的漲跌價問題?這...有屋的不該更安心嗎?

要大家多關注"低所得"問題,是因為有錢才好辦事,不用貸款或貸低一點,何須看銀行臉色?

更不用說自備款的問題?所得不增加,各位現金為上的策略,很快也會被通膨效應慢慢的抵消掉!

就算房價低一點,所得不增加,相對負擔還是一樣的重!歸根究底,努力賺錢增加所得才是王道!

大家奉為"圭臬"的張大教授,又是數據又是圖表的,小弟也真信了50%!

不過小弟還滿喜歡"顏總"的幽默逗趣,所以我也信了50%!

至於誰是對的?就各自解讀各自判斷喽!

綜觀以上的說明,小弟是"口是心非"還是"矯情",就留待各位自行解讀!小弟沒差啦.

小弟要去幫我們的"建民...王"加油喽!


msiwilliam wrote:
,有車,有美女(有圖為證,拿出來),
M大送你小惡魔福利照一張.又有車又有美女,真的長的不賴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