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紫 wrote:01的大奶可以代表魯...(恕刪) 所以那少少幾個案例可以代表所有外勞?立馬又被打臉邏輯真不行阿…所以不敢回你是依據來判斷年輕人不努力嗎?笑死被打臉就開阿Q精神無視,這種信仰多見怪不怪了
嫌工資少,可以如果沒人跟你競爭老闆只好加薪現在就是有人跟你競爭你怎麼嫌沒用你有本事就都出國幹人家先拿到工作認真努力讓老闆看到升組長升經歷升老闆得力助手可以有各種變化的可能而你這麼會算,還沒開始就在算也不會想說進去好好幹只想算一進去就能有什麼沒開始,什麼都沒有不是在家啃老就是去接一下比較輕鬆但低薪的工作薪資是競爭工作都搞不好買房當然也搞不好買房地段也是競爭工作態度如此買房態度也是如此
以科技業來說好了、明明一代比一代競爭、房價所得比30年前才6-7、現在台北市都16了⋯⋯拜託30年前是台灣最有錢的時代、哪時候薪水沒跟現在差多少。以前就算台北市、兩個公務員夫妻省吃儉用可以養兩個小孩再買一個新的公寓、現在公務員不生小孩都買不起台北的新房子~ 這不是差個200/300萬(50支手機/30次出國)的差距、是差2-3千萬~看看台北市房子裡面的老人、工作就比較認真嗎?~有時候也有點自欺欺人了~現代人很多人的壓力跟拼勁不輸給那些人當年的時候,而且現在看台北市多得是窮的也只有那間房子的人、當初買得起也只是出生的時間對了⋯⋯整天喊年輕人不肯吃苦、傻眼、我朋友本來做宅配通一個月6-7萬,現在改跑Uber勤勞一點一個月都有能9萬了。對了、我朋友45了,老人也是要輕鬆錢多的、哪個人會去一個月4萬照顧老人或者一天2000-3000工地摔死自負、工作環境惡劣、勞工權益差、也沒賺比較多。為什麼只有外勞做,哪是因為慣老闆啊?付的錢少還要做得多、工地一天8000會沒有年青人要學?看護一天6000會缺工?問題是你只付1500-2000,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便宜的房地產早就被上一代人買完了,土地又不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工廠可以不斷量產,不過貨幣是能透過量化寬鬆來增加供給量,當市場的資金增加,土地卻沒有增加自然造成價格飆漲。換位思考究竟是房地產變貴?還是其實是你手上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呢~
周志紫 wrote:嫌工資少,可以如果沒...(恕刪) 怎麼會打嘴炮?我問你「依據什麼來證明台灣年輕人不努力」?原來這叫作打嘴炮~你就是拿不出東西來阿你拿不出東西證明,只想嘴砲的人這樣看來是你吧?沒有料就沒有料~講話要有理有據,只是再次證明你只是一個會親情勒索的人~現在多一個挑起時代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