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em5104 wrote:
這好比台北上班台北房子3000萬,只有老闆買,經理以下的買不起只好在桃園住,等30年當老闆死光房子降到2500萬這時經理就卡進去了,再等個30年跌到2000萬換經理死光課長上。。有意義嗎?
光看台北是人口一直停留在哪個數量,大概就知道了,台北盆地頂多200萬人,多的那50萬人說真的是硬擠的,有人退就會有人補,除非台北人口開始出現消退,大概剩230萬才有所謂的衰退潮不然一坪60萬以上還要維持很久,隨便一個吸引富人政策,台北還是會一直上去的
經理是老闆的兒子嗎?怎麼老闆死了經理卡進去?為啥老闆會先死?怎不是經理、課長先過勞死?
台北每天少說擠進600萬以上,搬離台北只是下班回家睡覺而已,每天還是要乖乖擠回台北上班。
這叫做食物鏈!房東壓榨你老闆,你老闆壓榨你,你壓榨果汁給顧客,簡單的食物鏈就形成。

只要踏進都會區一步,所有的基本開銷都是在助長高房價,不需要買賣就已經是共犯。


人口負成長 wrote:
死亡人數40萬人時...(恕刪)
2030年的出生人口數以2000年的出生數30萬
再以婦女生育率1.0-1.1推估約為15萬
同樣計算下到2040年出生數就會降到10萬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sunnight123 wrote:
台灣的產業沒辦法轉型,薪資結構不改善。趨勢應該就是這樣了。
看起來還是只能靠移民跟外勞來增加消費力。如果每年港人的移民人數可達到一萬。那我覺得真的是蠻多的人。今年預估4-5仟人。
港人移民台灣的風潮其實並非首次發生,根據移民署統計,在2013年前,港澳來台居留、定居人數仍停留在3000人上下,「占領中環」開始突破5000人大關,「雨傘運動」後更是暴衝至8203人的歷史高點;而此次「反送中」聲浪下,今年1至5月港澳來台居留、定居人數已累積至1950人,年增幅度將近兩成,且6月移民態勢有增無減,足見新一波的移民潮已然成形。
清醒一點
人家移民的首選是加拿大跟歐洲國家
台灣去年2018年只有"231"個港澳移民
哪天真的達到你說的一萬人
那不叫移民
那叫難民
面對現實少做點白日夢吧
======================================================
港人用腳投票 「反送中」抗爭後湧現移民諮詢熱潮
香港政府具高度爭議的「逃犯條例」引發民意強烈反彈,不少港人也對香港的政治前景日趨悲觀。《金融時報》報導,在近來連串示威行動後,諮詢海外移民的香港人也有激增的現象。
接受金融時報訪問的移民顧問中心負責人胡康邦(John Hu)說,如今公司每天大概會接到一百通關於如何取得海外公民身分的諮詢電話,和反送中抗爭之前相比,數量增加了將近三倍。
胡康邦認為政治壓力顯然促使了香港人考慮移民海外。從2014年港人爭普選的「雨傘革命」之後,移民諮詢的業務就持續呈現成長。
另一家移民顧問公司的周凱婷(Margaret Chau)說,如今移民潮和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大限」前的移民狂熱當然不能相提並論。當年許多人大排長龍,爭相詢問如何移民到一個自己幾乎完全陌生的國家。
不過,她說從6月9日反佔中遊行後,確實公司業務明顯增加。同時她也說公司自2012年以來,年年公司業務都有20-30%的成長。
加拿大被許多香港人列為移民的首選。去年加拿大政府核准了1525個香港人的居留申請,較前一年成長了12%。和2015年的895人相比更是明顯增加。
其他熱門的移民的選項還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和美國,歐洲國家的詢問度也增加不少。
一名43歲的香港人Henry Lau擔憂北京對香港日益緊縮的控管,為全家人申請投資簽證,10月將移民加拿大的愛德華王子島。他擔心北京對香港的緊縮控制,也擔心香港的教育制度日漸和中國靠攏,影響到下一代的價值觀。
金融時報也提到,近年來隨著台灣放寬投資簽證的限制,讓香港人選擇移民台灣的興趣大增。據官方的統計,在2018年,有231個香港人透過投資方式取得台灣永久居留身分,比前一年增加了20%。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