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3 wrote:
願意進入台北/新北市的人就不會少,
居住的需求就不會低,
...(恕刪)
重點在於
這些進入台北/新北市的人
他們的購買力到哪邊?
如果少子化造成城市集中效應
結果擠進去的人都無法負擔這種高房價
那這樣的高房價 也只是 有行無市 而已
前幾年低價進場的投資客或許還可以有獲利空間
這一兩年及未來幾年進場的投資客,不願意降價求售的話,這些房子要負擔折舊成本跟稅金,等同負資產、流動性幾近於零。
可以想見的是 購買力未提升,又一堆人進城找工作,那當房東總比較好賺了吧?
問題是,薪資水平一直沒提高(按照台灣老闆跟台灣企業的cost down風格,未來應該也不會提高),房東數目卻越來越多,租金看樣子是無法顯著拉高了,再搭配上現在進場的高房價,租金獲利率真的是很......
這就是為什麼建商跟仲介要狂喊陸資陸資陸資了,因為要是沒有比台灣本土羔羊們更高購買力的族群進駐,又有誰在未來幾十年挺得住這樣的房價?
或許陸客自由行可以讓大台北的商辦、店面獲利率增高,也可以製造更多工作機會,只是,小老百姓真的能因為這樣子就可以負擔如此高的房價嗎?現在的房價,就算是薪水翻個兩倍了,我想老百姓還是很難負擔吧。你或許會說這是理財問題,但是,不是每個老百姓都有那個能力把財富翻倍,還是說這是政府要訓練全民理財觀念的『全民巴菲特計畫』?
台北的房地產真的只是有錢人在買的,問題是這些有錢人最後又要賣給誰呢?如果他們發現最後就是只有自己人在左手換右手,老鼠都死光了,沒有最後一隻老鼠了,那他們會怎樣?
提到這棟樓的主題
我會很想用『凱因斯無限論』來形容(這個稱呼未必正確),一國政府乃至於全世界,可以用印鈔、創造"假"需求...等手法,來一直迴避景氣循環的宿命嗎?日本跟美國,現在民間消費都不振,這不是印鈔票給企業、政府狂推公共建設製造GDP可以解決的,如果這兩國政府不正視貧富差距、資源集中富人的問題,只知道炒短線讓經濟數據漂亮,庶民不消費,經濟還是起不來的,他們的問題是在於老百姓太窮,而不是有錢人太有錢。
好像扯遠了,我只是想說,房地產或許可以抗通膨,但是它的缺點是 可能會有行無市
如果要抗通膨,我覺得黃金會是比較適合的標的,至少它不受市場跟區域的限制
『凱因斯無限論』真的會是經濟的永動機嗎?我拭目以待
話說回來,希臘又借到錢了,雞尾酒上桌,大家可以繼續在這場趴 歡樂下去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