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卡普 wrote:房地產稅收就是地方政府的命脈(恕刪) 房地產稅收 - 那個表...是把持有的 中古屋交易的 新成屋要賣的都混在一起算的對不對?中古屋交易跟新成屋交易 也就是持有多房的 (大部分一定是買賣除了自住以外的) 那種才會交易 不然就是做生意失敗要賣房的 但這種的少打屯房 打擁有多房的 這不可能打到全部 就不可能把地方稅收打垮那就算真的都打到爆好了... 房子土地又跑不掉 是要怎麼課不到稅? 不繳稅就查封法拍啊魯蛇持有不起 - 即便是打全部好了 例如課房屋稅 利用很高的持有成本 來逼迫一些人不要炒房 那也一定是去課多房的才有意義也就是說 一開始就課不到那些買一房就力竭軟屌的魯蛇 就沒有魯蛇持有不起這種事 還有自住的稅率也最低 魯蛇目標很低的 能自住就粉幸福了
阿愈 wrote:那就算真的都打到爆好了... 房子土地又跑不掉 是要怎麼課不到稅? 房地產最主要的浮動收益來自於【土地增值稅】,這項稅收平常都課不到,只有在交易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房地產市場交易越熱絡,土增稅也就課越多,課不到就是沒有進行交易。問題就來了!魯蛇以畢生之力傾家蕩產之本事,一輩子買得起一次就偷笑了,買過一次就終身拒絕往來戶,炒房客一輩子可以讓政府課好幾次,魯蛇一輩子才課一次,你說政府會比較喜歡誰買房?所以嚕!讓魯蛇買得起房對社會有啥好處呀?PS:還有 → 契稅、印花稅!也是在過戶的時候才有,交易越多就課越多。假設同樣一間房,在魯蛇手上只能課3千,但在多房族手上可以課5萬,幹嘛要損失4萬7?
自由市場經濟就是透明化的資訊,讓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下成交,只有成交價才是真的行情。買不起雙B一直吵,嫌貴是不會買國產車嗎?20幾年前雙B也只是百萬名車,現在百萬國產車都出來了,雙B最經典入門的3系列或C系列還會只是百萬嗎?房子也在進步,20幾年前蓋的房子跟現在沒差別嗎?如果有進步,價格自然會提高。台灣有一個特高的房屋自有率超過8成,反過來說只有2成沒房產。請問應該檢討2成沒買房的,還是檢討8成有買房的人?台北買不起,是不能買新北嗎?再買不起是不能買桃園或基隆嗎?人人超跑或雙B買得起才公平嗎?
我爸媽30年前的房子900萬,現在30年後2800萬。我倒是看不出這房子有啥進步的地方。按您的邏輯,您以後在台灣口罩一個150元,感覺也是剛好而已。市場經濟這種幹話,人人會說。但是問題就是市場機制失靈,資源錯置。8成的人有房是用房屋總數/總人口數吧,有算出統計的分配率和極端值嗎?我是不缺房,但是我也無法認同這言論。車子可以增加供給和外來輸入來平抑價格,但是房子供給受限土地和保持在少數人手上,如果沒有調整機制,就會跟印度的種姓制度差不多,貴族 vs 賤民,一輩子很難翻身。合理的房價所得比和降低人為炒作套利的空間是政府該做的,如果你的論點可行,那請給我一個不能囤口罩的理由?被囤到買不起買不到,傷害到您的家人和你自己之後,你再跟我說這是市場自由經濟。kkchou wrote:自由市場經濟就是透明(恕刪)
登卡普 wrote:問題在於掌權者自己就是多房族,為了魯蛇買得起?然後拿刀捅自己?瘋了哩?...(恕刪) 問題就是, 無論在野還是執政黨,立委跟當官的那個不是滿手房產。 要打房不就是拿刀自桶嗎?最會說打房, 就是在野黨, 反正根本空頭支票, 怎麼開都可以。只是有人連空頭支票都看不出來。
請問你有沒有便宜的房產選擇,如果有,那就是你的能力問題,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房屋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這種話在台灣是沒人相信的,多少人是少數?至於進口車靠增加供給來壓低價格,我是看不出來有這狀況,反而年年漲價,只要有人買,行情就在那裡。至於900萬的老房子變2千多萬,很抱歉增值的是土地,全台過去900萬的房子都能無差別增值到2千多萬嗎?自由市場是不可能的。
這理論就跟你明知出生會死,幹嘛還活著差不多。反正遲早要死,不如趁早選擇自我了斷。你真以為搬離市區就沒事嗎?現在的林口和三峽是怎麼炒起來的,因為我把市中心的盤鎖住,讓你往外面搬。原本的爛地點,催眠久了也挺划算(外圍都炒高,市中心裡面更是價格穩固)改天政府問你,你沒飯吃,幹嘛不吃土?你要認真吃唷....登卡普 wrote:醜小鴨並不是因為努力才變成天鵝,而是醜小鴨本來就是一隻天鵝!明白?! 就說這個社會價值很怪,沒有人說努力一定會成功,但是人活著努力就應該有希望。我是不知道登大是天生命好,還是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我知道少了關懷和包容的社會,註定不會長治久安。如果你有小孩,要找工作買房子,你可以大方跟他說,你不用努力,因為你不是天鵝的料,認命做燒鵝就好,那我幫你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