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avid520 wrote:
其實本樓的重點是繼承和贈與,
台灣現在剛好進入戰後富裕一代開始凋零的年代,
我猜樓主的父親大人應該是1950年前後出生的,
這一代的人成長於台灣經濟環境大躍進的黃金年代,
1970年代是台灣傳統產業大爆發的年代,
1980年代則由科技電子產業順利接棒而達於顛峰,
因為經濟環境發展太好, 政府也大幅調高軍公教的待遇和福利,
包括優渥的退休金和18%優惠定存等等現在看起來不合理的待遇,
戰後1945~1965出生這一代可說是台灣最富裕的一代,
如果沒曾經擁有過三、五千萬身家, 只能說是懷才不遇了,
樓主六千多萬的繼承, 應該也只是中上程度,
君不見台北市的一戶軍宅都要價好幾千萬了,
老魯不才, 幾間房舍和股票、保險、存款加一加也能勉強達標,
而這富裕一代現在都已經邁入老年, 開始規劃贈與和繼承了,
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約77歲, 而1945年出生的今年已經71歲了,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少子化是房市的最大殺手, 但其實老年化更是,
贈與、繼承導致的供給增加比少子化導致的需求減少更早來臨,
樓主的案例只是贈與、繼承的例證而已, 這種情形以後只會更多,
2025年以後的買賣移轉因少子化影響將會衰退到每年20~25萬戶,
而贈與、繼承移轉也將快速增加到每年15~20萬戶,
確實如此
分析得很中肯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