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中國有錢人為什么不敢到德國去炒房

為啥中國人不敢去德國炒房?
命題已經錯誤了
先想想中國人沒有去德國炒房嗎?

假設性命題,
假想德國狀況,
模擬情境

那如果德國的都會區近幾年的房價應該不是因為中國人的關係而上漲
而是大環境因素
因為大環境的關係連德國都上漲
那台灣這種稅制相對有利的地區, 就應該會漲更兇



大家最愛講的房價所得比是" 最沒意義的 "
請試算 " 房價負擔比 "
也就是每一國
你把收入, 稅制, 持有成本, 生活基本開銷, 醫療保險等等都考慮進去
你會發現他們的偏低的房價
沒你想像中的美好

在台灣這種平均稅收不到20%的國家
你要怎樣的福利?
一堆人不就跟慣老闆一樣,
多繳一點稅就哇哇叫,
電費一個月漲不到100元, 就群情激憤了,
一年加稅10萬~20萬, 我看國家不革命才怪

eden200.tw wrote:
重點提示,1.房地產...(恕刪)

nomi888 wrote:
重點提示,1.房地產...(恕刪)


看起來很好的房屋政策, 但是對想要真正自己擁有一棟房子的屋主卻相對的苛刻了一些.

但是我很好奇, 如此而來人民的財富想必相對的比較多放在金融產品裡面吧!?
那不是挺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

TC

BLURRY wrote:
建議你多了解後發言台...(恕刪)


不對喔 華人就是不喜歡租房,有本事買的,還是會買,我小時候租太多次房了,很沒歸屬感,我不會租房

跟德國是比是沒用的,制度大不同,況且自從歐盟實施超低利率時,德國房價也漲了,德國人也是會精打細算的,因為他們的稅重,只要投報率夠高,還是有人會買,並不是說德國人天生喜歡租房.
你真閒, 還有時間打那麼多字. 你要和聖人比嗎? 我從不和小孩吵架, 不和白痴講道理. 我並不想上天堂. 2個同事熱衷釣魚, 我插不了嘴, 他們也不想鳥我. 收手吧.

metta-sati wrote:
敢影射
還不敢正面對...(恕刪)

lailitou wrote:
你真閒, 還有時間打那麼多字. 你要和聖人比嗎? 我從不和小孩吵架, 不和白痴講道理. 我並不想上天堂. 2個同事熱衷釣魚, 我插不了嘴, 他們也不想鳥我. 收手吧. .(恕刪)



感恩 我了解你意思


已經好幾網友 私訊給我 表示支持
也勸我 不要吵了

以後我盡量只把訊息傳遞

降低吵架頻率 有傳達就好
反正不懂的 排斥的 還是依然如此
Starpig wrote:
加拿大的房價過去十年漲了超過兩倍!
...(恕刪)


Vancouver 不代表整個加拿大
依據 Global property guide
http://www.globalpropertyguide.com/real-estate-house-prices/C#canada
由2005年度為100基準換算,到去年2013,統計加拿大六個城市,漲價到160基數,漲幅為 60% ,不是2倍

1.並且, 這些報告都會再加上一句, 注意漲幅過高, 即將泡沫化
2.大家都知道, 有錢人的錢是怎麼來的, 中國現在在打貪, 錢藏海外?
3.前面已經說過, 這是聯準會及銀行,因應2008金融海嘯,操控匯率及幣值,造成通膨的結果,重演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化的手法, 現在東京房價, 只有當時的1/3 。

漲兩倍是好的嗎? 玩不過聯準會及大銀行? 這就是養/套 的過程, 再來就是殺了

原本100元一包的米, 在通膨時漲到200元一包

一包米的價值原本是相同的, 但是藉由操作貨幣供給,多印一倍的鈔票,讓鈔票變多,米卻沒有變多,相對於紙鈔,米價上漲,造成通膨; 操作紙鈔幣值的轉換, 就造成相同的米,在不同的時間,有100元和200元的差異

一包米的價值沒變, 在通膨後,鈔票卻變了! 原本100元的鈔票, 變成200元. 表面上看數字變多了,表面看似賺錢, 錢變多了,實則, 藉由轉換的過程,財富重分配了

房屋變貴需要貸款,銀行錢最多,印出來借給你,銀行是拿貶值的200元紙鈔借給貸款戶,去買原本100元,卻表面增值為200元的房屋, 鈔票看似變多,財富增加, 實為貶值。

當貸款戶還款時,就是銀行回收紙鈔的時機,以貨幣緊縮,以利率上升等等手段, 造成通膨停止, 讓紙鈔增值。
此時,貸款戶的還款金額,不是還當時房屋實際價值的100元,是要還房屋增值後的200元紙鈔。

借錢時是借貶值的200元, 還款時,拿變貴的200元鈔票,去得到貶值的100元房屋
一來一往之間, 富者愈富,窮者愈貧, 拉大M型化的差距

Starpig wrote:
4.德國完善的信貸制度,穩定了房價。德國所有房貸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於市場利率且固定不變,依法,銀行不能調漲。商業貸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為11年半。
買第二間非自用住宅,沒有優惠房貸, 貸款成數降低,不能拿第一間貸款去炒第二戶
加拿大銀行的利率從來沒有低於2%,我信用良好收入很高,去年買了兩間都只貸到六成。加拿大的房價過去十年漲了超過兩倍!
5.每次轉手, 請繳 3.5-5%的物業轉讓稅(grunderwerbssteue的3.5-6.5%);1.2-1.5%的公證費;
0.8-1.2%的登記費;1.5-3%的地產代理費,再加上19%的商品稅VAT。

這不是廢話。你銀行賬戶裡要是沒有頭款證明銀行連一毛都不貸給你。買賣雙方要各請一個律師,銀行貸款要是下來直接進入賣方律師的信用賬戶。根本不經過你的手上。
你說的情況大概只有在極少數落後國家才會發生。

加拿大的房價過去十年漲了超過兩倍!
照你說的,每次轉手至少要付價金26%的稅,這八成是聽你胡扯。如果這樣誰要買賣房子。 加拿大房屋轉移稅1.5%我就已經覺得很多了。

...(恕刪)


是落後國家? 沒錯, 賣不出去,左手賣右手, 加價繼續賣
台灣的銀行,超貸是常態,銀行經常配合投資客抬高房價,讓人買不起,沒錯, 它就是要讓你買不起!
買不起就要借錢買,銀行藉以得到更高,更長期的貸款。

所以在上一次,10年前,許多銀行超貸弊案爆發,發生擠兌時,房屋價格就已經被銀行高估了。過去的台中商銀,廣三超貸案, 中興銀行超貸, 陽信銀行超貸案,華僑銀行超貸案,中華銀行超貸案,慶豐銀行超過新台幣負70億元資產淨值,逾放比達29.05%, 很大部份虧損都是房地產超貸, 收不回來的錢
太多例子了

所以弄出一個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簡稱RTC)對於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以公共資金挹注方式,彌補問題機構財務缺口。迄2008年6月30日止,基金依法賠付計有38家農、漁會信用部 ,金額約495億元佔24%,9家信用合作社金額約433億元佔21%,7家銀行(含信託投資公司)金額約1,134億元佔55%。
這樣就 2000億.....錢不見了

是不是胡扯? 查一下Grunderwerbsteuer (GrESt)吧

加拿大是德國嗎? 看出差別了嗎?
誰要買賣房子? 沒錯,58%的德國人都不必買,由政府保證租屋, 這就是德國的房地產政策
德國從來都不是資本主義,從來都不是把房屋當成商品

1919年的威瑪憲法(亦為中華民國憲法的重要依據), 即寫明,『住宅建設乃公共事務,國家必須保障每個國民居住於健康的環境中』

德國政府視住宅政策與教育、醫療一樣,都是社會福利的一環, 德國政府把住房視為人民的基本需求,德國經濟強大,但房地產從來都不是"經濟建設"的項目

Yang咩 wrote:
感覺這篇明天就會被鎖...(恕刪)
herblee wrote:
Vancouver ...(恕刪)


無限的QE

去看宋鴻兵的書吧



社會階級流動性越來越低,很有可為好幾代都翻不了身..

如果多了十個窮人
有可能增加一個小老闆..
小老闆 中老闆 大老闆 增加的同時
窮人增加的更多….中產階級慢慢不見了
畢竟台灣還是向錢看的民族
賠錢生意沒人幹
建商大把大把的蓋
房價大力大力的飆


現在進行式,,,,,,,,,,,,,,,,,,,,,,,只是時間的問題

正如財團所希望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herblee wrote:
Vancouver ...(恕刪)


我有幾個問題想請較一下hertblee兄出於思考角度差異的問題

第一點,

如果這樣是養套接下來是"殺"的過程

那也適用於民國70年代嗎?也適用於民國80年代嗎?民國90年代嗎?
(由歷史證據看來好像不是什麼東西都是養=>套=>殺?)
(每個年代的某一段時間房價都會有高點都會有人說買不起,但是時間軸拉長來看殺都短殺,養都養蠻長的)

那為什麼能肯定現在就是養套接下來就是"殺"呢?

第二點您提到米價當做例子

台灣米價或是小吃攤的價格,從民國60年到現在,是不是一直都是養,也沒有殺過?(牛肉麵8元變成120元)
如果就您說的德國人把房子當房子不當成商品
台灣的房子被當成商品炒

那為什麼在台灣房子不能像牛肉麵一樣不能只上漲不回殺呢?

可不可以請大大幫小弟試試看解釋一下我的盲點在呢?

--------------------------------------

PS.小弟也是認為目前台灣房價會跌的,但是還是不懂我上面的思考盲點在哪?

PS.小弟也是認為目前台灣房價會跌的,但是還是不懂我上面的思考盲點在哪?

PS.小弟也是認為目前台灣房價會跌的,但是還是不懂我上面的思考盲點在哪?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還有德國那邊的問題我就不想再說了....差太多了不想討論QQ"
metta-sati wrote:

你用23區的觀點來看 當然是核心

如果用鬧區
類似 忠孝東路四段 的觀念來看
代官山是郊區沒錯 就如天母是郊區一樣


代官山離東京 地理正中央位置 開車要13公里

他的捷運 本來就要轉一條
那個站 又小 人也不多
大家都去過 沒甚麼好 混淆的
不要亂說


您對房地產&世界各地的房價等知識豐富,敬佩敬佩。
我對其他地方不熟不敢做評論。
但是您把代官山說為郊區,或許居住環境&居住人口雷同,但絕對不是如您所說的“郊區”。

東京都比台北大很多,所以核心的定義本來就不一樣。但是,不論是以較大的23區或是狹義的山手線內為定義,代官山都不是郊區。
*東京車站附近的確如您所說是地理正中央的位置。
*距離不遠的霞ヶ関則是行政中心(像是台北總統府附近)
*東京都庁是設立在新宿(101附近的市府?)
*各國的領事館或辦事處大多設在白金台,六本木,麻生十番,広尾
*長途交通轉運往南在品川,往北在上野
*疏散東京就業人口的交通樞紐:
1. 往神奈川縣,東京府中市八王子市等東京都外圍城市:品川&新宿&涉谷
2. 往埼玉縣:池袋
3. 往千葉縣:東京
4. 往群馬縣:上野
東京交通網發達共好幾百個車站,相信很多人知道。
很多線路cover的地方重疊,其實都是在徒步距離內。
代官山到山手線是要是轉車一次沒有錯。幾百個車站,轉一條線這事情在日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了。東京有多少上班族都是這樣轉到山手線的?更何況代官山只離涉谷一站。你可以試試看問日本朋友,親戚,同事,客戶甚至是仲介,有沒有人會認為離涉谷一站是郊區???更何況這一站的距離其實徒步20分鐘左右大概可以走得到。

用鬧區的角度來看,代官山不是郊區
東京都公認的鬧區(購物,飲食,夜生活)在哪??不外乎是新宿,原宿,渋谷,銀座。
夜生活可以再加上赤坂,六本木,麻生十番等較高級的地方。這些地方離代官山都不遠。
以您的忠孝東路4段為例,我想問您走路20-30分鐘可以到哪裡?乘車2~3站(台北較小)可以到哪裡?這些地方是郊區嗎?

站小,不代表是郊區舉幾個例子:
*山手線的新大久保(新宿旁邊)
*京王線代田橋(離新宿一站),井の頭線神泉(離涉谷一站)
*都營新宿線的九段下
*三田線的內幸町(山手線新橋旁邊)
*其他如中目黑,櫻新町,etc

車站人不多,是很正常的
代官山應歸類為高級住宅區,沒有太多的複合式商業設施,怎麼會人多呢?
就算要通勤,住在這裏的人很多都是開車吧
更有錢的,大概還有司機
同理,広尾,田園調布,等々力等地也是。

網路上有一段說明:
日本對於郊區(郊外)的定義並不明確,約略是指大城市的市區和外圍之間、距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綠意較多且大多為獨棟住宅的區域。
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辭典於郊區的定義為
outskirts (of a city); suburbs; suburban districts (or areas); environs
沒有一項是跟代官山100%吻合。
我想,您認定的“郊區”是否田園調布,等々力等地比較合適???

我沒有混淆,也沒有亂說。
板上很多網友也指出您這點不是很貼切。
WonderDragon wrote:
真正算是代官山的人口...(恕刪)
garygarykun wrote:
但是您把代官山說為郊區,或許居住環境&居住人口雷同,但絕對不是如您所說的“郊區”...(恕刪)


其實整串吵下來,
代官山到底算什麼區,與台灣房價又何干係,
已經搞不清楚重點在哪啦...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