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房價所得比...你是不是誤會什麼了?


hantiful wrote:
講得很好,提出了許多...(恕刪)



就是這樣沒有錯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leon650325 wrote:
就是這樣沒有錯...(恕刪)


我再補充一個, 其實樓主的說法對也不對

所得房價比, 根本是一個假議題

要拿所得房價比來談, 前提是”在房價上漲的過程當中,所得曾經扮演牽制的機制”

問題在這波上漲的過程當中, 這件事情有發生嗎? 完全沒有

如果沒有, 在這個時間點再來談這件事其實沒甚麼意義

就像有一個人血糖高了,

如果他血糖高是因為胰島素內分泌失調造成的, 而不是吃太多澱粉甜食造成的

你去分析他澱粉攝取量與血糖升高的比率, 一樣是沒有意義的

以樓主這個薪資階級的資質, 應該聽得懂我在講甚麼才對

那現在問題來了, 到底甚麼才是這波上漲需要被討論的重要因素

我認為就是貨幣供給量!!

很多人會看不懂這波上漲的模式, 與過去經歷的經驗不太不同

原因很簡單, 過去台灣幾波上漲, 是以經濟成長為主, 資金行情為輔

本波上漲則完全是資金行情的因素, 資金行情造成的房市需求, 是在房價本身

對於所得或是租金報酬率等, 是不在考慮範圍的, 因為從頭到尾不是原因

所得比與租金報酬率只是在輔助證明, 本波上漲就是資金行情為主!!

其他甚麼建材原料上漲, 政府賣地炒房, 官員上下其手

這些都只是推波助瀾的工具

所以正本清源, 要解決問題, 就要解決資金氾濫的問題

但要央行這隻松鼠改變想法, 我看短期間是有點困難

政府訂給央行的KPI, 根本沒有談到穩定房價

而是盡量賺進外匯存底, 試問央行怎麼可能會將這件事情當作一回事?

處分美金部位, 可能造成他的相關KPI變難看

所以這也不能全怪央行的錯, 而是更高階主政者要去思考的問題

但現在這件事情已經不單單只是影響房價了, 而是影響台灣整體的經濟

資金氾濫造成企業借錢成本十分低廉

因此企業就跟溫水煮青蛙, 不會去思索如何進步

反正借錢利率不到2%, 我毛利3~4%的產品就可以賣了

企業老闆有錢也寧願投錢到房地產, 不願投資新的機器設備

新的設備要賺幾年才有房價的漲幅?

造成台灣經濟體質越來越弱

要救台灣經濟, 要我就開始處分外幣部位

收回氾濫的游資, 這時候台幣會急升

出口業當中沒有競爭力的公司會先陣亡

有競爭力的公司會有錢用更低廉的資金成本購買最新的設備更進一步增加競爭力

房市泡沫也可以消消氣

一舉數得

如果對台灣未來看得夠遠, 就要看到這些面向

能不能看到這些, 就看主政者的資質

我希望有人開完白內障以後, 看事情可以看得更清楚

ejan1969 wrote:
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房價所得比,大家討論的很熱烈,不過看完我覺得大家是不是誤會什麼了?

"合理"的房價所得比就跟房貸不要超過收入的1/3一樣,都只是一種簡易的購屋財務評估方式,也就是要你不要買超過自己負擔的房子,以免影響日常生活開銷,造成未來還款的風險,怎麼討論到最後變成,合理的房價應該是多少呢?

房價當然有合理或不合理,你用成本估價法或是比價法,或其他法都可以,但是不管怎麼算,拿買的人的財力來對比就很奇怪,難道我一間房子要賣多少錢還要看你買方收入多少錢?我一間2000萬的房子,你收入100萬的要來買,我會跟你說,你這樣房價所得比20倍太高了喔,收入200萬的人來看,我就會說,你這樣房價所得比10倍,負擔還OK,可以考慮。

我前後買的2間自住房屋,第1間700,那時年收入大約120,所以房價所得比不到10倍,很合理。第2間3000多,年收入300多,房價所得比10倍多一點,也還好,我不會嫌房價太高,是我自己想住大一點的,所以稍微超出了10倍。
...(恕刪)



問題是2000萬的房子是台北市的平均價, 就是50%
但是家戶所得的 50% 是148萬, 不是 200萬 ,要買2000萬的房子, 200還是偏低的收入

台北市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48萬以上,歸屬在前50%,如果落在148萬元以下,便落到後50%
年收入200萬, 是前50%,不是中間的50%

房價所得比5倍,能負擔的起,買2000萬房子的人, 是年收入400萬,而且是未來的20年, 都要有400萬

而年收入400萬的家庭,是金字塔頂端的前5%, 是台灣700萬家庭的前5%, 不是50%
就算在台北市,近年不公佈資料,年收入400萬, 推算也是前20%以上

300萬收入,是平均收入148萬的兩倍,拿兩倍收入,去買均價的房屋, 這不是"上駟對中駟"嗎?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這些話術都是因為拜QE之賜,讓"錢"變多了
但這明明就是一個圈套, 引君入甕

很容易貸到款, 利率很低,但這些錢還是要還, 不是不用還

除非, 買空賣空賺轉手的差價, 才不必考慮銀行還款,及日後房價下跌的問題







herblee wrote:
問題是2000萬的房...(恕刪)


在資金"氾濫"的時代

除非手腳夠快在退潮以前完成買與賣的動作

否則不管年薪多寡

都是被財富重分配的對象

soogoo wrote:
翻翻各國歷史都是一樣

你完全錯了,請看看前三名的都市:台北市,香港,新北市, 都是華人,台灣人,
這顯示一件事:華人,包括台灣人,喜歡炒高房價卻不給員工高薪
所以不要牽拖各國,講難聽一點,華人奴性重,制度又不完善才造成今天的惡果

至於央行總裁,你們有空可以看一些文章,基本上,央行就是財團的打手
(彭淮南拿了10幾個A,只是一本小雜誌給的評價,一些愚民還以為央行做了很多事)

最後是薪資,根據資料,台灣年收入破百萬的只有8%,似乎這8%都集中在mobile01?
(去年有媒體報導,mobile01被特定人士介入,所以講出來的話都跟一般人不一樣?)



roadmann wrote:
你完全錯了,請看看前三名的都市...(恕刪)



這幾個城市有個特點 , 那就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所得是來自境外 ~ 大陸有百萬台
商 , 這數字可不是開玩笑的 ..

像我姊她家在仁愛路的那棟大樓, 雖然地下室停滿名車, 不過平時根本只有看到那
些瑪莉亞在中庭出入, 只有在過年那段期間才比較熱鬧些 ...
herblee wrote:
問題是2000萬的房...(恕刪)

統計數子怪怪的

年收500萬以上的
真的常常見到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roadmann wrote:
...
最後是薪資,根據資料,台灣年收入破百萬的只有8%,似乎這8%都集中在mobile01?
(去年有媒體報導,mobile01被特定人士介入,所以講出來的話都跟一般人不一樣?)...(恕刪)


台灣年收入破百萬的只有 8% - -???
你確定 ???
你說我這個快四十歲了連女朋友都找不到的老宅男是全台灣排名前 8% 的有為青年

你說的是人話嗎
還是心靈脆弱
還是矇著眼睛不願面對事實


roadmann wrote:
彭淮南拿了10幾個A,只是一本小雜誌給的評價

原來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是小雜誌!!??

小弟我今天真的受教了

笨阿樹 wrote:
原來全球金融雜誌(Global...(恕刪)


彭總裁已經11a了
真是厲害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