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身在台灣 買不買房為何變成人生痛苦選項


毛毛小熊掌 wrote:
恕我愚昧你講的我認同...(恕刪)


你要不要去看看日本啊

跌了20年請問日本一般人能夠買的起東京嗎???

台北是古老的城市 太多人置產在那邊

少子化又怎樣 資源更集中

台北市 新北市 兩都結合在一起 你說資源在哪?

你的線性思考完全錯誤 台北發展的時候本地人少的可憐

過年時台北根本空城 也就是人口決定權完全在政府

你的少子化思考根本沒有加上政策思考
peavy112397 wrote:
你要不要去看看日本啊...(恕刪)

不好意思,搞錯您發言的內容
所以自行刪除我的文章
重點不在於一個人生幾個。

而是這些一胎化的小孩將來想住哪裡?

不可能是鄉下偏僻的地方。

也就是所謂的富二代不會住在郊區。

不是他家多有錢。而是兩家的人會資助他。它可以選他喜歡的地方。因為只生一個。

討論少子化的人只看到未來需求可能變少。但是沒算到這些需求的人都會想擠到市區。

以前生三個到四個。老大或許還可以繼承原本的祖產房子,其他兄弟姐妹都得出外想辦法

現在都只生一個。父母自身都可以自理,還有餘力資助小孩。

年輕人當然只想到都市生活。等於是三個人一起買都市精華區的房子。

父母出頭期款,小孩只需付後續房貸。父母的頭期款有時付到一半房價了。因為不忍小孩辛苦付房貸。少子化只有一個嘛。老爸沒錢,換老媽,老媽沒錢換阿公,阿嬤。有時老婆存的頭期款還比先生多。

三代一起買房會辛苦嗎?既然不辛苦,預算比一個人買多太多。現在我們這一代就看到這個現象了,不需要20年後。

當你有爸媽阿公阿嬤和老婆的後盾。你會考慮郊區便宜的房子還是市區高價的精華區?

各位網友想想吧。
所謂的少子化指的是總和生育率低於2.1, 也就是對應到民國74年之後出生的人, 剛好就是目前對房地產需求比較高的這一群幾乎都可以稱做少子化家庭的世代, 至於會多久之後才影響房市, 建議不要受數據和統計資料的影響, 請自身觀察以下

如果你剛好是這個世代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1. 如果你的父母有房

a) 你是唯一的繼承者嗎?
b) 父母的房產所在區域是你有意願去居住的地方嗎?
c) 以目前房價來看, 你父母目前的房產可以cover你選擇區域的房價嗎?
d) 你或你的另一半願意和你的父母住嗎?

如果以上有任何否定的答案, 你的父母房屋實際上不會降低或者取代你目前對於市場的需求

如果以上皆是

依照台灣省2012年人均壽命為80歲, 請從今天開始計算你大約還有多久才可能繼承你父母的房產, 如果你自己都需要等這麼久, 你卻告訴我你幾年內要等到少子化造成的房子大量拋出, 我覺得真的是想太多了...





上1990日本 15—65歲人口達高點

下2010台灣 15—65歲人口快要達高點1990年日本政府、財團、人民都還相信房地產會一直漲上去,1991年泡沫破裂。

scott9282001 wrote:
重點不在於一個人生幾...(恕刪)


說的很有道理
但就我前面寫的

以前生4個..1個繼承舊屋..3個出去買房
其中1個買鄉下..2個買都市
那都市就需要2間房

現在生2個..1個繼承舊屋..1個出去買房
這1個如您假設低,買都市
那都市需要1間房

怎麼好像算出來還是少了1間房的需求耶
單就少子化這因素來看
好像就是有影響咧

Nelson5 wrote:依照台灣省2012年人均壽命為80歲, 請從今天開始計算你大約還有多久才可能繼承你父母的房產, 如果你自己都需要這麼久, 你卻告訴我你在等別人少子化房子大量拋出, 我覺得真的是想太多了...(恕刪)


您說的也很有道理
不過我剛剛好像已經算了小孩長大就自己出去買房了耶
需求還是比以前低耶

當然您的論述也是認同以後少子化房子會大量拋出
只是時間要久一點就是了
應該是吧..
~~安室奈美惠魂~~
毛毛小熊掌 wrote:
說的很有道理但就我前...(恕刪)

左右房價漲跌的因素很多.決對不會是一個少子化就改變一切的.尤其是精華區的都市.
少子化固然事一個因素.真正要解決房價問題.還是在政府的政策.我昨天看到報紙的一篇讀者文章.是一位香港人住台灣幾十年後的看法.我覺得他非常知道目前台灣痛苦的問題在哪....
跟大家分享:

來台灣20年了。剛來時,覺得人民水準非常高,很愛看書,講話都經過思考,在東南亞是很好的,但城市發展不好。後來都市計劃來了,人民水準反而退步,只看到錢。
像我跟女友親戚吃飯,大家都在比住哪,孩子比用什麼手機,一個拿著最新的蝴蝶機就說:「每次拿出手機,感覺好優越!」父母整天忙賺錢,沒時間關心小孩,就用物質填補親情,有錢了,心靈卻變空乏。硬體也毫無進步,整個城市很老舊。

台灣所謂造鎮、都市發展,都是這邊蓋一點,那邊蓋一點,欠缺長遠整體規劃。像淡水、三峽或林口,都是政府騰空土地給財團蓋,財團賺暴利好幾倍,為什麼不是政府蓋,把百姓福利放第一位?非常不負責任。
建商蓋房子就是要牟利,最後房子都變成炒作的商品,不是住的。所以房子愈變愈小,還有用來幫小孩買學籍的。所以有人可以買好幾間,沒錢的則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像華光社區,政府要規劃成台灣六本木,但也只是將土地騰空給財團。

高官貪污工程A錢
香港政府發展一個地方,做法跟台灣不同,會蓋很多公屋,讓沒能力買房的人用租的。我家以前在香港是違建,也面臨政府逼遷,我媽當時精神狀況不好,不願搬,但政府已在附近蓋公屋,很便宜租給我們,再補償一點錢,最後我們就搬了。

Q:香港居住面臨什麼問題?
A:香港政府雖已關注弱勢居住問題,但太多大陸人偷渡,政府安置他們,公屋都由他們享用,當地香港人都排不到。至於中間階層因收入較高,不夠資格申請公屋,想買住屋,又因建商為了賺錢,只蓋豪宅,他們付不起頭期款,只能去租貴的房子。香港人在繳稅,居住、社會福利跟醫療等資源卻被大陸人搶光,很慘。

每個國家問題不同,反觀台灣這些年來,貪污舞弊把寶島耗光了。像國宅蓋得很破爛;每年都在鋪馬路,這就像用次等布料做衣服,做一百次也做不好。都什麼時代了,五楊高速公路還蓋得這麼差,蓋這麼久。很多工程像核四沒有時間表,不斷追加預算,成了A錢手法。台北車站地下街也因規劃不好,爛好久。到底多少大企業在挖台灣政府的錢?否則怎會有私人經營的電廠用高價賣電給國營電廠這種事發生?

台灣政府只會畫大餅,媒體配合議題炒作,像有房產名嘴在新成立的財經台,幫建商賣房子,建案在哪,他就說哪好。今年桃園航空城,前年新店汽車城,台灣哪需要這麼多城?根本炒不起來。我朋友就是跟著建案走,在新莊副都心買房子,結果被套牢。

台灣貪污已不輸大陸,政府也沒真正打擊到貪污。高官貪污,富豪掏空企業,債留台灣,跑了就跑了,他的小孩在台灣還能說,不關我的事,每次進出高級飯店,都是兩台大車,一台自己坐,一台保鑣坐,大家也相信他說的。林益世案拖這麼久,他父親都過世了,還沒有結果。台灣人得過且過,反正火沒燒到自己都沒事。當整個國家靠壞手段賺錢,當然看錢很重。這麼好的地方愈發展愈壞,我很惋惜。

才剛看完這篇,今天有抓到一個官員貪汙弊案.以台灣這情況來看.房價就是政府賺錢的金機母了.要跌.很難

如影隨行 wrote:
左右房價漲跌的因素很...(恕刪)


您說的也很有道理
不過我們現在是在討論少子化的影響
當然是暫時不管其他因素囉
就我的想法
少子化好像就是會減少需求咧


~~安室奈美惠魂~~
左右房價的因素太多太多, 我自己的故鄉附近和現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很明顯的反差

像是台南的學甲, 在民國70年左右登記的人口大約還有五萬到六萬人之間, 因為附近紡織業林立, 所以生活在學甲的人更是遠高於戶籍登記的五萬多人, 但是現在2013年, 學甲登記的人口是兩萬七千人, 實際生活的人可能不到一萬八千人,
像是我親戚小孩念的頂洲國小, 每個年級只有一班, 人數最少的一班只有4人, 最多的也只有10人, 當地人認為比較好的學校像是學甲國小, 就算很多人已經特意遷戶口去念, 但這個學校的人數也只有三百多人, 每個年級大概就是3到4個班級,
我的親戚說, 這個人數比他阿公日據時代時候念學甲公學(學甲國小的前身)的時候還少, 這和少子化有關係嗎? 老實說, 我想少子化再嚴重也沒辦法讓他在三四十年之間少掉2/3的人口

我現在居住的地方是竹北,
我十年前剛搬來的時候人口只有9萬多人, 一直到去年的統計, 竹北的人口已經超過15萬人,
我小孩出生前, 我的戶口都還留在台南, 主要是因為有個親戚當民代希望我們還是可以回家鄉投票, 我記得之前有幾次大選, 公司裡面對政治比較熱衷的同事都可以湊出好幾台車回鄉投票, 這也意味著實際在這個地區生活的人數應該超過登記人數 ,

和南部學校很不同的是, 我小孩念書的小學每年都在增班, 很多學校都是高年級的班數比低年級多, 但竹北的國小剛好是反過來, 低年級的班數可以多到14個班, 而且這個數字還持續在增加

有好幾個朋友想要把小孩送到竹北的雙語小學, 聽說現在如果不是從幼稚園就是念那個學校附設幼稚園的是已經沒機會進去唸了,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好像台中有一個私立幼稚園預約招生, 因為這兩年的名額已經滿了, 所以他現在預約報名可能是三四年之後才要進去念, 所以有人拿著出生證明去報名, 也有人還拿嬰兒超音波的照片去排隊, 最扯的是還有人拿著驗孕棒就去報名了...

少子化也許對房地產有影響, 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區域經濟的榮枯, 就業機會的增減, 商業行為的多寡,環境的規劃種種因素所造成的生活圈的轉移...




如影隨行 wrote:
左右房價漲跌的因素很...(恕刪)

Nelson5 wrote:
左右房價的因素太多太...(恕刪)

你的看法跟我相近.其實沒有這麼難理解.覺得房價高的大部份都是想在都市生活的人.其他地區房價跟所得算起來還算ok.不至於負擔太大.
青菜蘿蔔各取所需...適者生存.不適者就南下吧.各國皆如此....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