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ilver wrote:
在《金融大騙局》裡,...(恕刪)
BookSilver wrote:
在《金融大騙局》裡,...(恕刪)
單就勞動生產力這項來說,彭明輝先生的文章有提供過圖表。
誰在剝削勞工?
以2001年為基準,過去十幾年來勞工生產力年年上升直到超過162%,而資方付出的成本卻年年下降直到低於66%。
22K是什麼問題?
現代年輕人抱怨的早已不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為什麼只能找到22K甚至最低基本工資的工作了。
「生產力無法有效的提升」?數據會說話。
qwert168 wrote:
1.買塊農地..自己種東西. 至少不會餓死
問題是,連房子都買不起了,哪敢買農地。
應該不會有人大膽到房子繼續用租的,然後去買農地來種吧。
買農地當農夫是有錢人的特權啊...
stangetz.kao wrote:
現在要立刻影響房價,就是升息
問題是,升息倒楣的不會是建商或投資客,
最倒楣的是房貸已經簽了30年的自住者,
投資客短期持有房屋,升息影響沒那麼大,炒預售屋更是不用付一毛房貸,
反倒是自住者跑都跑不掉,就算知道以後可能要升息也不能怎樣,
畢竟房屋是自住,不像投資客那麼有彈性,
自住的話,貸款能撐還是會儘量撐,
不過若真的升息到付不出房貸,房子就會被銀行拍賣了。
因此,升息後房價可能會崩盤是沒錯,
但是這個崩盤是建立在被法拍的自住者的血淚之上,
建商、投資客、房仲的口袋早就賺飽了,
頂多再換個方式搶錢。
因此,升息之後最倒楣的還是已經買房的自住者。
以現在的時空環境,炒房者風險低,買屋自住者的風險卻很高。
股市常有句話說,股市狂漲,軋空也軋空手。
其實股市根本軋不到空手,嫌股價太高頂多不買。
但是房市就真的能軋空手,因為房屋是必需品。
你乖乖在家裡什麼都不做,
外面建商、房仲、投資客卻在炒作房價,
等到你要買屋的時候,你會發現買屋、租屋都變那麼貴,
你薪水沒漲,房子卻漲很多,中間的差價進了炒作者的口袋,
等你要買的時候,你就是得多花這些差價來買房。
因此,你乖乖待在家裡,但是你的錢已經被外面的房市炒作給搶走了,
這就是房市炒作最可怕的地方。
現在沒有房屋的人,
只能選擇花大錢買價格貴得不合理的房屋,
或者繼續花錢租屋,等待那不知道會不會到來的房價崩盤。
若買屋,每個月房貸把薪水吸乾,還得面臨升息繳不起,房子被法拍的風險,
就算撐住沒被法拍,
當自己已經繳了200萬頭期,300萬房貸,後面還要繳300萬房貸,
但是房價崩盤房屋價值只剩下300萬時,那是何等心酸?
但是若不買屋,每個月要花一萬多的租金,一年花十幾二十萬,
說不定二十年後總共付了300~400萬租金,卻還是無殼蝸牛一個。
手中無屋的人現在面臨的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
這就是政府放任炒房多年來的惡果。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costdown無所不在,從科技業到食品加工業,科技業就不提了,因為costdown並不是壞事,但是連吃的都可以泯滅良心做出一堆黑心食品,台灣企業還有救嗎,都可以跟對岸的廠商稱兄道弟了。反觀作出Value up的鼎泰豐,卻被無良媒體刻意曲解,不把專業當專業,用製造成本的觀點投射在服務業上,如果不願意花錢在別人的專業上,那別人又怎麼會願意花錢在你的專業上,從這點就可以知道想在台灣作出value up的產業,是很有可能還沒茁壯就被扼殺的,因為台灣人只會分析你的製造成本,不會重視你的附加價值,只會想要便宜又要好的東西,最後得了便宜反而才是最吃虧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