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要救經濟,讓房價崩盤是必要條件

12兩烘乾老橘皮 wrote:
有賴中央政府對地方財政補助預算重分配.

把幾十年來建設地方重北輕南的觀念導正.



是要把有限的財政補助,平均各地使用
亦或著重部分地區建設,以求加速開發
何者對經濟環境較好,你我都非諸葛之輩
三言兩語難有正確答案

不過,相較於一些無病呻吟的鄉民
您的答案已經超級有建設性了
仇恨只會令人厄運纏身,而那些獲得幸福的人,往往更懂得口出善語,對他人衷心祝福

Sunnision wrote:
台灣的房貸在法律上是...(恕刪)


當房價崩盤所產生的滾雪球效應,絕對會讓金融秩序失控,請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010984

(吃都吃不飽了,誰還管你"台灣的房貸在法律上是屬於有追索權的貸款")
ranmaa wrote:
看這篇討論串就可以清楚了解世界上人那麼多。

就是有一些人會賺到錢。有一些人注定貧窮。

經濟是掌握在M型的另一端的。另一端的只能掙扎求生。

掙扎求生的如果還不轉換腦袋,只等著怪罪別人,永遠都別想翻身。

想翻身,就一定要了解另一端到底在做些什麼。

而不是一天到晚抱怨東,抱怨西,這樣只會坐以待斃。



有道是忠言逆耳
大大敢於有口直言,小弟甚感佩服
小時候,大人總教導孩子要檢討自己
成年之後,大家已經不習慣認錯
反而努力檢討別人,以證明錯的不是自己
抱怨的人永遠忙著抱怨
而找到出路的人,早就擺脫M型的詛咒了.
仇恨只會令人厄運纏身,而那些獲得幸福的人,往往更懂得口出善語,對他人衷心祝福
先不說建商、銀行、投資客這種大家已知且政府很明顯的是幫兇的炒房行為,

「有地(房)斯有財」這種觀念在台灣人身上已根深地固,

即使房價再高再不合理,

許多人只要「覺得」他負擔得起、貸款夠多期限夠長,

褲帶一勒,他就會去貸款買房,

然後催眠自已房子是一定要有的東西、也是一種「存錢」、買了自住不算賠、有房有幸福,

接下來,就開始當房奴二三十年的不少見,撐不過去的就變法拍屋,

不管怎樣,賠錢的都不會是建商或銀行,即使變呆帳最後還是全民買單。

建商見不管房價再怎麼漲,大家照樣買單,

抓準了大家這種「賺錢做到死也一定要有自已的家」這種觀念,

用力漲、拚命漲,照樣有人前撲後繼去買房,

你們要的是房,財團要的是「錢」,

所以銀行、建商、買家「大家」都開心的很呢!不是嗎?

商品市價太貴超出他的價值,自然買的人就少,廠商就會想辦法降價促銷,

但台灣人對房子有一種執著,再貴都非有不可,有這種不知變通的心態,

結果就是變相成為財團的長工奴隸,大半輩子的錢都送給財團花。

回歸最簡單的供需理論,

大家如能理性思考,不合理的價格我們就是不接受,建商如何炒房?

但當對房子有畸形的心態與執著後,也只能任人予取予求了。

國家政策沒法變,建商嘴臉更不可能改變,我們的心態及思考方向如也不去改變,

除非你想辦法去成為M型右端,不然就只能等「變天」了。
人要低調。
我很好奇,如果房價真的崩盤了有多少人敢殺進去? 如果身邊有一堆人買房子不久的人房子都是負資產, 多半靠薪水養房子的應該會觀望,希望跌到底再買.敢先衝進去的應該是投資客或者有錢人,這些人開始炒以後房價應該就不會跌,甚至開始回升,到最後普通老百姓還是佔不到太多便宜.

影響經濟的因素很多,我覺得房價崩盤對整體經濟絕對是造成負面影響,而不是正面的. 從宏觀角度來看,高房價讓有房產的人資產更高,他們也更敢花錢,而這些人產生的經濟活動更多. 房價如果崩盤,就算對原本買不起房的造就一些機會,這些人買了房子後更沒錢創造經濟活動了,而有房子的人也會對消費變的較保守,整體來看不會對經濟產生正面影響.
房價現在最大問題是~
B咖價格當 A咖賣...
A咖價格當 天價賣

duckfly wrote:
「有地(房)斯有財」這種觀念在台灣人身上已根深地固,

即使房價再高再不合理,

許多人只要「覺得」他負擔得起、貸款夠多期限夠長,


我覺得這個心態很重要
是造成房價推升的原因
投資客建商敢這樣一直炒高地價房價
就是因為看準這種心態有恃無恐
說真的大家貸款買房的結果
造成錢都集中在建商身上
結果錢不能流通
社會的經濟也不會好
還是一句
不合理的價錢不要去當幫兇
建商不倒社會無望經濟無救
一個人GDP五萬美金?
四口之家就能賺20萬美金?
是這樣算的嗎,原來小孩也能賺錢而且還能賺到五萬美金耶
天龍國的快多生小孩,生越多賺越多 XD
如果絕大多數人認同房價高漲,自然不會買房,讓房市交易量凍結,
一年/二年/三年...供過於求,房價自然就下跌了,不是嗎?
希望房價跌的人們,你們就大家告訴大家,推行 "不買房"運動,
響應的人多了, 房價也就跌了啊 !
但前提是要有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參與.

問題來了,房價下修的過程中,沒房的你有存到錢嗎?
口袋一定要有錢,當房價來到你所心儀的價位時,你才有錢可以出手啊!

另一個問題來了,房價到底該多低才合理呢? 中華電信破90元時,
很多 "網路股神"鐵口直斷說 "這波下跌80才算開始"...
殊不知,碰到87以後就反彈,除完息以後,仍在90幾元.

像股票一樣,每個人都想買最低,但何時是最低呢? 誰知道?
2008年底-2009年,台北市中心的中古屋,40萬左右就買得到了.
當時股市從馬先生上任的9xxx跌了約3000點到6xxx,雷曼公司於十月倒閉.
當時我買房了,幾位同事也在看房,也很想買房. 他們說還會再跌,張教授也這樣說,
再等等. 到了2009年初,股市已下探4xxx點了,他們是對的,房價又跌了一些.
幾位同事還是覺得再等等,一波還比一波低, 現在2012年了, 他們還在等...

我感覺有的人是放棄了,40歲出頭,換新車/新手機/多次出國旅遊/有了Rolex錶...花錢變大方了,
不再談買房與看房. 開始談及租屋的好處,人生不是只有買房,不做屋奴,
帶著妻小常搬家換環境也不錯...

事後來看,他們都有實力能在2008年-2009年買房,但他們做了錯誤的判斷.
對有些人來說,房價永遠太高,他們要等到最低價才要買.

聰明的你,如果想買房,在等待過程中也一定要存有現金.
當預先設定好的房價來臨,就付諸行動,別存在只想買 "最低價"的心理,那是神才能做的事.

duckfly wrote:
許多人只要「覺得」他負擔得起、貸款夠多期限夠長,

褲帶一勒,他就會去貸款買房,

然後催眠自已房子是一定要有的東西、也是一種「存錢」、買了自住不算賠、有房有幸福,

接下來,就開始當房奴二三十年的不少見,撐不過去的就變法拍屋,

不管怎樣,賠錢的都不會是建商或銀行,即使變呆帳最後還是全民買單。
...(恕刪)


會變成法拍屋的原因在於自己,就好像投資本就有賺有賠,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穩賺不賠的道理是一樣的
何況,多數人都是能平安繳完房貸擁有自己的房子的,何必捨本逐末因噎廢食呢?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