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bean wrote:
你的想法是以強制降低購屋需求的力量來達成降價的目的,
但是否有想過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什麼副作用??
也許這樣真的能將需求一下子大砍三成, 但建商的成本並不會跟著降,
反倒讓一些營建相關公司倒閉, 造成許多人失業,
銀行的不良債權增加, 資金周轉出問題可能會牽連更多人,
這些經濟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
很多人沒工作反使薪資水平更惡化, 多間業者倒掉後未來蓋房買房的成本不增反降,
若金融體系也出了問題還會牽連到大家的存款, 請問年輕人會更買得起房了嗎??
很多政策本來就是兩面刃, 需要同時顧慮兩邊拉扯的力量,
但所有的政策都必須以盡量溫和、造成最小的社會成本為原則,
不能僅只有利於一部分人, 卻要犧牲掉更多的人,
你所提出的方法不但不是要提升整體的經濟水準, 反倒是在強制製造緊縮、倒退嚕,
強制reset整個大環境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未免也太大了點.., ...(恕刪)
大大說的這是執行面的問題~
在台灣有限的土地,限制屯房市必須的,我們不像美國.
就算沒有這個政策~
台灣建商也不可能無限制蓋房子下去~他們還是要面臨土地飽和的狀況~
要說到執行面~前幾頁也有大大說到不錯的辦法~
1. 法律不溯及既往,意思是不太會影響前人,但是等他們死掉後~才真正的可以防止大地主的產生~
2. 這個法律實施後,損失最大的就是炒作的人~ 整個炒作行情被打掛.
跟建商沒什麼關係~新房子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因此建商不會倒.
整個房屋的成本在七百萬,一樣還是會賣八九百萬~畢竟賠錢生意沒人做,但是你的房子是中古屋,
而且材料與生活機能就很明顯不好的~ 還是需要便宜賣給我們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