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北市的屋主完全不想降價


rogerkuo2001.tw wrote:
公告現值調高市價不會...(恕刪)


高雄房地產
基本上是一灘死水了

我過年回去看到要賣的房子
隔年還是繼續賣...
只有特定的一些建案在炒
一般中古屋根本乏人問津
我附近的朋友也都不降 他們寧願拿去租別人 也不要賣個自己不滿意的價錢^^
最近小弟我剛好開始賣房子,在文山區。

就是都各大房仲網站,附近的人問問以後就訂了價格(當然加了點%)。

放上沒幾天,就有人急著出價了...(但一定差個一兩百萬等著跟你拉鋸)

站在我的角度,因為新家還要裝潢所以也不急著賣,弄好再搬過去。

當然也許在這半年內有人願意出更高價格,就當做是賺到囉,有時候就是運氣運氣。

如果能賣個好買家,看起來也會照顧房子的那種,降一點兩方高興有何不可呢?

買房子又不是到大賣場採購,是短短幾天(甚至小時)內做出的衝動性消費~



說真的我不覺得房價這種東西可以因為一兩件事情在短期內就可以依照一些算命仙的說法有所波動。

整體來看,我覺得台北市的房子還是很好做買賣的。


能不酸就不要酸...
現在賣算聰明
如果人家已經出到行情價,建議快賣吧
恭喜大賺了

當然,如果判斷還會一直漲
房子條件很好很搶手,越放越值錢,或者是「自住沒差」
那還是再放一兩年等等看,只要入手成本夠低
就算看錯行情,也只是少賺 (雖然奇蒙子會很不爽)
會輕易降價還叫北市嗎
房價本來就是慢慢反映在市場大小上
當市場變小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發酵期

買房有時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地點喜歡 裝潢OK 價格到位了(再給他砍到底線)
就可下手了 否則誰能料20年後又是怎樣?

像現在永慶都依三環三線推出周邊的中古屋案件
等完工後價格又不同了吧
溫州房市已經崩盤啦!

當然啦!台北不是溫州....只是標榜口袋深的...聽聽就好啦!

YTCHOU wrote:
溫州房市已經崩盤啦!

當然啦!台北不是溫州....只是標榜口袋深的...聽聽就好啦!


溫州房市沒有崩盤

崩盤的是溫州商人吧...

他們的錢都去炒上海北京的樓房吧

冬蟲夏草~黃小玉等無所不炒

最後自己終於被炒了


炒人著~其人終必被人炒


一切還是回歸供需



CC1311 wrote:
溫州房市沒有崩盤崩盤...(恕刪)


沒有崩盤?

資金吃緊 溫州投資客急拋房

http://pchome.syspower.com.tw/news/cat2/20111011/13183065258316222101.html
台北市的房地產從沒崩過
被人炒高會回跌也是正常
但要崩盤
房子是要住人
現在投資客退場
只剩建商與地主有多戶住宅
大部份的市民只有自住的房子
台北市又不像新北有一堆重劃區可以創造大量新屋
這些擁有多戶的人的經濟實力應是最頂級的吧
如何才能讓他們財富喪失才拋售房子???

房價回跌會讓一些B咖賣A咖價,供給量大的區段先跌

台北市算是全台灣最精華區
房子買賣是供需問題,要有人賣才有人買,許多人都在用買方的角度來看房市,用稅收來評估買房的能力
那賣方呢?
賣方也要住吧,除非洗出台北市回中南部
那賣了高價後錢去那?
應還是再投資吧
地主賣屋,建商賣屋後的獲利
不就是再往股市房市投

當然有人說房子用時間增值,其實都算是錢(或資產)在增值
人兩腳,錢四腳

資本主義社會是複利的社會,有人要政府打房,那為什麼不規定銀行借款只能算單利不能算複利?
複利是指數型的增加,薪水不可能用指數的增加

所以錢在工作的效率,比自己打拼的效率高太多
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就容易多了

相反的,窮人向富人借錢,結果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全台的土地就北市最值錢
大家都想要北市的房地產
窮人搶的過富人嗎?

我不是富人
所以我不會做非份之想!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出處: 社論-台灣有必要再辦一次國富調查 \ 工商時報 - 政治肥皂箱 - udn城市 http://city.udn.com/3028/3602977?tpno=5&cate_no=79074#ixzz1aXDvlR97

"一般人在談貧富差距時,經常引述的是「所得差距」而非「財富差距」,事實上富者的財富絕非來自一般薪資所得,而是靠資產的的累積。2006年巴菲特資產大增100億美元,比爾蓋茲也增加60億美元,依富比世估計,這一年全球富豪們總資產成長幅度高達30%。由此可知,忽略了資產,僅以所得來衡量一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勢將低估貧富差距的嚴重性。

 其實不只巴菲特、比爾蓋茲這樣的富人是依靠資產而快速致富,普天下富者莫不是如此。依台灣民國80年這份國富調查也可以發現,當時全台最富有的1%家庭,在其所持有的各式資產中,近5成是金融資產。合計台灣最富有的20%家庭即擁有全台55%的金融資產、51%的房地產;同年最高所得的20%家庭擁有全台所得不過38%。兩相比較,財富不均遠遠超過所得不均的情況。 "
---------------------------------------------------------

民國80年全台最富有的20%家庭即擁有全台55%的金融資產、51%的房地產;
同年最高所得的20%家庭擁有全台所得不過38%

所以資產的累積才是財富的來源

現在是民國100年
這些人住那比較多?
台北市吧~

就算房價回跌
一般老百姓想買房
若是要貸款
還不是從這些有錢人手中買
讓有錢人與銀行賺錢???

有些人只從感覺,希望台北市崩盤
但從供需來看
從財富累積來看
是很悲觀的~

回跌是正常
但水份是多少???

公告現值年年調
不就是政府做莊保證某種程度的支撐嗎???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