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uttq wrote:
樓主的發文立意良善
但寫作的技巧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或許是小弟資質駑鈍吧
哈哈~拍寫啦...

今天發文前實在是很趕,中午請閃光以及小弟的雙方家長第一次見面吃飯,寫了一段才發現,要完整的表達這兩個經歷
時間上會不夠,所以才不用敘述文的方式,而改用條列式的方式表達...深表歉意......
在此只是想表達
案例1
仲介的開價是648萬,轉告的委託價是580萬,而最後的議價是520萬,而且屋主願意的這個520萬,還是我們只加了
5萬的情況下就下修的價格,有買賣屋經驗的網友,或是看文的仲介人員,應該可以推估出, 很可能可以的 成交價,
當時的氣份,我相信480萬~490萬是很可能可以的成交價,所以發文也只是想請網友去想想
648萬<=>480萬,這兩者間的關係....當然,會有網友說屋主也有可能會堅持住520萬,那你也可以想想
648萬<=>520萬,這又是多少趴的關係
案例2
比較直接的就只是想告訴大家小弟的親身驚奇,去年C仲介帶看的27年兩層無增建的透天要賣我420萬
今年流轉到B仲介的手上,經歷過這一年景氣的風風雨雨,既然變成568萬,雖然看過,聽過他人的經歷,但
自己親身碰到了,那種心中不知該哭該笑的感受...直到現在想到還是覺得好笑,在去年高點,還沒議(殺)價時,
只賣420萬,現在問我568萬,而且還很大方的告訴我,"有空間","而且這也表示你跟這間房子很有緣份,可以考慮",
真的被這個仲介打敗了.....
yychu88 wrote:
我們只能祈求買的人真要作足功課,不然就虧大了
去年八月的時候就有第一次的議價經驗,好在小弟與女友兩人,平常對於金錢的交易,就是很謹慎的個性
更何況是幾百萬的房子,所以我們開價以及這兩次的議價經驗,都很堅持我們的出價,所以都經歷了經理,
店長,總經理的輪番交戰,我們也都不為所動
所以很鼓勵網友,勇敢的開出你心中,而且負擔的起的合理價,而進入議價的過程,走了一次,你更能掌握下一次
每當仲介bala..bala的要我們也往上拿出一點誠意的時候,我跟女友兩個都是相視,而且很有默契的問著自己
雖然是自住,但是有必要再多這個10萬,20萬的貸款嗎?我們兩個也瞭解,以CP值來買房子,會很辛苦,
但是我們兩個都願意,而且現在也有地方住,所以我們也不著急著買房子
房價會更好,還是會更差...我跟我女友不知道,我們也無法設想
此時會出價,會議價,是因為我們隨時都願意接受此時此刻,目前市場氣份的價格成交,那些高的離譜的開價就算了
只是目前出價後會有一個原則,就是出價後不往上追價,這是此時的氣份,而必須採用的策略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定要作足功課,自然你就能開出合理價,議價的過程你也就愈能堅持自己的價格
剩下該不該往上加的部份,要加多少,就只有在你喜歡這間房子的程度高低了
PS:要好好的看清楚謄本上的任何資訊,以及建物的資料,這樣你愈能推算出合理價....
雪之鷹 wrote:
哈哈~拍寫啦...今...(恕刪)
看了這個說明,我也才明白原來要表達的是殺價空間可以很大這一點,請原諒我也是不怎麼聰明。

開價的殺價空間大不大,其實真的看個案,只是現在來說,普遍都滿大的,但我自己最近幾月密集
看屋的經驗來說,還不少賣方對於底價頗為堅持的,開價七折能成交只能說幸運,有些屋主賣得比
較久還賣不掉,講好聽一點是比較有經驗了,會給較大的議價空間,但講難聽點,這種屋主也通常
比較硬,不然不會賣超過一年還在賣,都不知轉了幾次仲介了,我光不同仲介帶看就遇到三次了,
心裡也只有替屋主祝福,他這種價能賣出我隨便他。
其實,我是認為買賣之間沒有什麼叫”合理”價,只要你願意我也願意,什麼鳥價(對買賣雙方而言都
有可能)都有機會成交的,但同一區的成交均價是存在的,要賣比均價高太多,鳥價一個,想買比均
價低太多,也是鳥價一個,不能成交的價,都是喊爽的,成交均價也不會因為喊一喊就會改變,還是
得回歸到需求與供給的基本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