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是指土地的坪數,通常就是地面涵蓋的面積;建坪是指建築物建構起來的面積。簡單的說,某塊土地面積50坪,地坪就是50坪,而該地有棟四層樓的建築物,每層樓面積都是30坪,則建坪為30x4 =120坪。
土地權狀、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
一棟建築物從準備蓋到可以進住,至少需要拿到一張土地權狀以及兩張執照,一張是建築執照,一張為使用執照。
「土地權狀」為土地所有人之證明文件。
「建築執照」為政府批准建商或建築師可延請營造商進行建築物實體的起造。
「使用執照」為建築物主體建構完成,完成水、電、瓦斯,以及消防相關設施,經過政府單位查驗核可之後,批准使用該建築物。
建蔽率與容積率
常常可以聽到某某建案建蔽率多少,到底建蔽率是什麼呢?
其實,建蔽率指的是建物相對於地面的投影面積比。舉例說明,若一塊土地的面積為20公尺×9公尺,而建築物投影面積為15公尺×6公尺,則該建物之建蔽率為50%。
容積率是指可允許之建物總建坪數相對於土地面積之比例。
建蔽率與容積率都是縣市政府都市計劃相關單位規範的,對於想要自己買地蓋房子的人可以注意這些規定。
實坪與虛坪
有99%的狀況,你聽到的坪數數字都是虛坪,即包含了非室內可使用的面積。可能的情形有下列幾種,讀者可以特別注意:
雨遮
其投影面積常計算在附屬建物內,在權狀上也有登記,這些坪數照價出售。
公設
一般分為小公與大公,小公通常為該棟建築物的梯間,大公則指中庭、地下室等空間。這些都會以公設比例的方式估算在權狀中,也是照價出售。
樓高、淨高、樑、樑下淨高
買房子的時候,除了注意坪數面積之外,也要注意高度,這樣生活的空間才夠大。
樓高是指樓地板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法律規定一樓樓高上限為4.2公尺,其他樓層樓高則為3.6公尺。
因為樓地板的厚度約20公分左右,若地板需施作大理石或者拋光石英磚時,要再扣8~10公分,於是3.6公尺樓高的住家,屋裡最後的淨高將只剩下3.3公尺左右;3.2公尺的樓高,最後淨高也只剩下2.9公尺。
由於樓地板需要樑支撐,所以,樑下淨高一定會更小。
樑的深度一般稱為樑深,大小為45~50公分,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30公分左右,主要的樑會更粗,約在65~70公分左右,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50公分左右,若以3.2公尺樓高來看,家裡淨高最低處會只剩下2.4公尺左右(=2.9淨高–0.5突出距離)。
夾層
很多人買房子都想買挑高、可以作夾層的夾層屋,不過樓高是個很大的現實問題。法律規定挑空最高之樓高限制為6公尺,且挑空的面積不得超過總建坪的10%。
市面上很多標榜著樓高4.2公尺的夾層屋設計,到底4.2公尺挑高有多高?其實你可以算一下,4.2公尺樓高,減去樓板厚度20公分、樓地板10公分、夾層地板厚度20公分,只剩下3.7公尺。我們將之直接除以二,得到1.85公尺,換句話說,一樓1.85公尺淨高,二樓也是1.85公尺淨高,這樣的生活高度其實有點低矮。
讀者在看房子的時候,需要更注意這些小細節,以免被銷售人員連哄帶拐的買下房子,將來後悔莫及。
遠海1277 wrote:
1.房屋市值如何...(恕刪)
1.房屋市值如何去鑑定?該找誰鑑定?
找銀行鑑定,銀行覺得那塊土地或者房屋值多少錢,他願意貸款給你多少,表示那塊土地或者房屋的市值標準約高於貸款成數.
2.每種資訊至少問過三家就差不多了,是指房屋賣價嗎?
指的是以下的資訊 上面有提到.
找銀行鑑價,問該區房屋市值,(土地公告現值) 還有可貸款成數+房仲開的價格&屋主自售開的價格..等.
掌握越多資訊對於投資以及自住的風險相對減少許多. (每種資訊至少問過三家就差不多了,三家銀行三家仲介 三個自售屋主三個附近鄰居 商店老闆娘..等)
3.若是買住店型的(一樓店面)來做投資會不會對買家有利?
不見得,自己要去評估風險.金額高的投資標的物,相對風險也高. 只要可以賺錢何必選店面??

看過一則新聞,某房屋仲介商,看好某地區的捷運線房屋預漲行情,聯合親戚朋友買了十幾戶的房子,通車之後,平均每坪漲價三到五萬,那三十坪賺一百五十戶就是一千五囉..店面你要買多少???最短期間獲利最高就是好投資標的物. 如果當初那傢伙買店面,現在景氣差店面消化的速度會比一般房子快嗎??不清楚,但是自己可以衡量一下是不是有利. 請不要當天真活潑又可愛的投資客.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的口頭禪) 有空可以去看看他的書或節目.
需要評估很多.基本的商圈人口流量,租金行情,土地公告現值.當地人口數量性質教育程度消費能力.平均所得,可支配所得...等
去決定要再哪個時間點去投資,投資的又是何種標的物 .
店面目前很多都退居二線戰區,去外面繞一圈就知道了,招租的越多的話,這時候投資店面要租給誰,租金要開多少.
相對的,現在去買店面可以議價以及選擇的空間也多,但是重點是你能撐多久,如果租不出去的話,如何提高店面利用率????
以住宅來說,不租人也可以自己住,那店面咧?? 不租人養蚊子??自己要思考週轉率以及利用率的問題去提高投報率,降低相對風險.反正就是要想辦法去賺取利差就對了,租不出去有利的地方在哪裡??? 用店面來打麻將@@

投資相對是長期抗戰有利,短期是看不到獲利點.低買高賣大家都知道,問題是誰能撐的久.能接受倆三年都沒人出租的情況下利息還付的出來嗎?? 再者.店面單價高,如果景氣各種指數下降週轉率低的時候怎辦?
其他要多蒐集資訊.未來有無發展計畫(交通,學區,商圈都更,其他國家重大建設,財團投資計畫) ....等
當然有些資訊是錯誤的空包彈(政客虎爛性質居多) 就不要太在意了.對於沒有把握的東西就不要去碰.碰了就要做足功課.把風險降到最低. 還有槓桿別玩太大,不是一個支撐點就可以撐起地球.相對的支撐點沒了地球也沒了.那就要搬去火星住了XD

ps :了解目前市場行情(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 店面亦然) 包含買賣 ,租金..週轉率...等行情,才能判斷是便宜還是貴,值不值得投資。例如,新成屋賣30萬,同區內10幾20年的舊房子就不可能賣25、26萬;反之亦然
其他小小問題有熱心的路人大幫忙^^
道本無遠近,曲直在人心。
libra_jacky wrote:
1.房屋市值如何去鑑...(恕刪)
請問大大
若是要賣中古屋,想和前屋主簽署"屋況保證契約"的話該如何簽署
例如
保證不是輻射屋、海砂屋、漏水屋、凶宅、沒有壁癌之類的
謝謝
夢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 雖然錢絕對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小弟最近買在美術館附近,
但是小弟買的不是豪宅,
只是買一般的大樓而已,
一坪約 9.x 萬,
(沒錯,別懷疑了,因為美術館附近不是每一棟都是豪宅,)
會買在那裡是我覺得環境不錯,
美術館(有很大片的綠地,...),
龍美國中(興建中.....),
龍美國小(尚未動工.....),
棟距大,.....
都市計畫要求嚴格,.....
愛河碼頭(尚未動工.....,可能要很久以後,),
輕軌捷運(尚未動工.....,可能要更久以後,),
而在噴泉廣場對面的那一區裡,
有幾棟是豪宅,
但有一棟是8.X萬,
我沒有仔細看清楚,
買房子就是要多看多比較,
還有殺價時不要不好意思,
(因為我們買房子是用一輩子的血汗錢,而建商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還有問裝潢家具費用可不可以含在貸款內,
不然要裝潢家具都是要用現金的話,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對小弟而言,)
貸款的銀行,通常建商都會有配合的銀行,
但小弟還是建議你上網查查各家銀行的優惠專案,
才能選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但要考慮到能貸到的成數,)
這是小弟這些年來買房子的心得,僅供參考,.........
ps
對了忘了說一件
當然房價一直在降,
不過先買的話可以選到自己更喜歡的樓層,
至於要怎樣才不會被貴到,
這又變成兩難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