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房貸紓困 寬限期可延至5年] 對房市的影響?

yapi1101 wrote:
銀行是低調的樂意接受...(恕刪)


那各家銀行之前緊縮房貸的用意是?
難道是讓自己不要賺太多,以免太爽而內傷?
政府只想救賤商跟投資客

房市落底期又要拉長了
可以避免付不出房貸被法拍
保護既有房子的人
但對房價好像沒多大貢獻
??
marklan wrote:
1. 延後五年繳本利 到時候的本利會比剛開始繳本利更重! 這點是買房子的人的首要考量!

( X )除非利率變動,否則每月應繳本利是不會變的...
抱歉,修正,會變重。忘了考量剩餘年限縮短。
marklan wrote:
2. 就算政府開放延後五年 承貸銀行還不一定會開放給每個人! 以現在信用如此緊縮的環境來看 能符合延後五年的條件可能會很嚴苛! 這是一個執行面的問題

如果繳得起利息,我認為銀行是願意的。反正繼續吸血。
marklan wrote:
3. 投資客和建商會更加的漫天開價 搞不好反效果造成房市更加冷清 或者提振效果很有限!

現在有人願意買就不錯了,他們不像之前那麼漫天開價了...
marklan wrote:
4. 如果某些銀行過於開放這種膨脹信用的貸款方式 到時如果斷頭戶過多 造成銀行流動性出問題 後果是很嚴重的 輕則銀行倒閉 重則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金融風暴~

在台灣? 我是覺得不太可能...
畢竟在台灣辦房貸,房子都要抵押給銀行,所以銀行就算損失也不會有多少。
yapi1101 wrote:
畢竟在台灣辦房貸,房子都要抵押給銀行,所以銀行就算損失也不會有多少。...(恕刪)


那美國因次貸而被拖垮的銀行又是怎麼回事?
還不是因為即使手上收回一堆房子,但有行無市,所以整個被拖垮.
ANTARCTICA wrote:
那美國因次貸而被拖垮的銀行又是怎麼回事?
還不是因為即使手上收回一堆房子,但有行無市,所以整個被拖垮.


所以,我是認為不會發生在台灣。
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台灣人完全不同。
就像現在,台灣人不是沒有錢,是不願意花。(知道未來有風險,所以錢留著~)
再者,在台灣,銀行大部分都只貸鑑價的80%(前二年除外)。
所以,假如銀行狠下心,對折賣,一堆人就衝下去了。雖然損失一部份,但不至於倒閉啦。
(例:假設三峽北大特區的房子單價只有7萬,一堆人就跳下去買了...)

而且,剩餘的債務,銀行也還是會繼續追討的。

PS: 台灣的銀行呆帳,大部分都是發生在企業上(例:東帝士、尖美、博達...)。一般消費者的部分,比例不高吧。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ANTARCTICA wrote:
那美國因次貸而被拖垮的銀行又是怎麼回事?
還不是因為即使手上收回一堆房子,但有行無市,所以整個被拖垮.


嗯~ 這就是我想說的

雖然房子都歸銀行的 但也要賣得出去啊! 現在美國次貸的狀況就是 銀行手上滿手的斷頭屋 可是沒有人要買! 造成銀行很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 收回來的反而是一堆沒人要買的房子

這在台灣會發生的機率滿低的 但只要有美國一半嚴重就已經夠嗆的了
yapi1101 wrote:
所以,我是認為不會發...(恕刪)


你應該不知道之前房市不景氣,台灣有多少銀行和上市櫃/未上市 的大建商進去陪葬吧.
ANTARCTICA wrote:
你應該不知道之前房市不景氣,台灣有多少銀行和上市櫃/未上市 的大建商進去陪葬吧.


所以我才說台灣的銀行呆帳主要發生在"企業地雷"身上。
不在一般老百姓的房貸業務上。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不景氣的年代
最倒楣的就是銀行
電子業不景氣>>掃到銀行
營建業不景氣>>掃到銀行
金融業不景氣>>還是掃到銀行

銀行就算保有債權
可以拍賣房屋
但前提是必須先提列
光這部分就可以讓銀行股價倒地不起很久
要回收債權落袋為安
沒有個一兩年是解決不了的
這也是一但景氣不好
台灣的銀行股價腰斬再腰展的原因了
因為台灣的銀行利差微薄
手續費又低
家數又過多
營業的風險是非常高的

政府原本要銀行發行RMBS商品可以降低房貸比率
這樣銀行就有更多額度可以讓民眾貸款
銀行也知道目前承做房貸風險
各各陽奉陰違
不敢呀
真的做下去的話
等於提頭上班一樣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