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古代的佃農, 今天的屋奴....

純資本主義並非最佳解
老蔣時代, 375減租, 耕者有其田, 等等措施, 我覺得不錯呀!
只是現在既得利益者的財團及政客不肯放手罷了!

就像國外的三權分立, 並不如五權分立來得好, 但為了權力, 台灣政客們不是一直想辦法改成三權分立, 好一權獨大
eosdigital wrote:
台灣海峽沒加蓋..不...(恕刪)


對岸房價也差不多了..
對岸的股市從6千點跌到1900政府才出來喊話
而且沒拿人民的錢救市
這邊是從8千多點就一路喊要有信心
然後一直拿人民的錢護盤

當初對岸房價漲政府打擊高房價不遺餘力
現在房價下來也沒看政府護盤
這邊上漲過程中一路喊自由經濟同時補胎房貸利率加柴火
房價還沒下來已經準備要救了

看這幾年兩岸的財經政策
真是高下立分
shanfishisfish wrote:
對岸的股市從6千點跌...(恕刪)

看這幾年兩岸的財經政策
真是高下立分...


對岸的政治制度讓商人的影響力很難通天... 但他們目前基層的政商亂象遠比台灣嚴重.

不過, 對岸未來很有機會去修正基層的政商問題, 但台灣的政治層峰卻沒有脫離財閥掌握的可能.
沒辦法, 在民主國家大商家幾乎都是兩邊下注, 交叉持股...

選誰都差不多.


歷史會重演,生命有輪迴...大自然就是如此生生不息...

雖然感嘆,但只要了然其中之變化和無常...

心情得以跟上變化和調適..那苦就不再是苦了,

簡單說.....會吃會睡就是福
不一定喔 台灣光復初期的三七五減租 那些佃農現在狀況怎樣?

霸佔市區的農地種菜 即使地價已經好幾億 但是就是繼續撐在那裡 等著地主賣地 佃農期望分到1/3的錢


這些佃農導致都市發展受限 景觀遭到破壞

就像內湖科學園區居然還有土地有人在種菜 我猜那個應該也是佃農吧?
jovi00001 wrote:
不一定喔 台灣光復...(恕刪)


對, 很多現在的地主就是375時的佃農.

經濟不斷的崩毀重來.

要想成為地主要先有佃農的長輩.


很好笑吧,被害者又成了後來的加害者.

3~4年級的人買房子後只當了不到5年的佃農就翻身了.用還沒漲8倍的薪水買了後來漲10倍的房子.

重要的是要去種田才會有機會財富重分配.只要有佃農,貨幣就會一直崩跌.


kanting wrote:
很好笑吧,被害者又成了後來的加害者.


何來被害者又成了後來的加害者????

現在的地主, 並不是房價上升的主力
佃農與貨幣崩跌也根本扯不上關係呀!

現在的情形是財團與政客做權力及財力重分配時合力所造成的
地主說實話也是受害者(只是影響沒一般領薪水階級來的大)
地主將土地賤價賣給財團或財團賤價收購地主的土地, 財團再與政客合力都市更新將土地變更成建地, 再蓋房子出售

看看各大都會區的建案,建設公司蓋房子所用的資金由哪裡來?
自己的口袋嗎? 不是,大多數是跟銀行貸款的。
老百姓辛苦存進銀行的錢,被借出來炒作土地,然後賣回給老百姓。
小老百姓借個3~5百萬,建商們借貸都以數十億計算。

景氣好時,建商光是賺差價就賺翻了,繼續努力圈地,努力蓋,不適合蓋高密度住宅的地方都想辦法變更

景氣不太好時,要政府出面救市,要政府推出優惠利率方案/青年貸款吸引無殼蝸牛(就是不降價)

景氣再不好,將不動產證券化(或債券化)吧,將資產拆成小塊,讓一般人也能買得起,然後以投資穩定獲利宣傳,將這些不動產套給散戶(還是不降價)

再不行,破產吧,反正還是有政府出來撐腰啊,建商拍拍屁股走人,反正資金也是由銀行借的


我們正走向跟美國一樣的下場
saya wrote:
何來被害者又成了後來...(恕刪)


地主才是房價上升(對貨幣)的主力.


你的房屋大部分的利益都是地主拿去了.


建商買地推案,買100坪所賺的錢+本金,下次只能買70坪.

因為地主漲價.土地只是建商的原料.

就像麵粉做麵包,麵粉漲價老板1天資本本來賣100個變成50個.

要做到100個還要再增資買麵粉.

原料一直漲最後就像麵包店收掉不做.懂了嗎.

國父才說土地要漲價歸公.

國有財產局標售土地的價格也是老高,還好也算漲價歸公了.

至於我們的貨幣崩跌的原因請搜尋一下.

我有一篇:房地產根本沒漲價,只是貨幣大暴跌.

房地產這幾年基本上算是暴跌.很難相信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