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就是一個商品,雖然可以透過一些手段來吹捧,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供給與需求這個點。如果你的房子地點好,內容也不錯,就算房地產不景氣,還是會有很多人有興趣,頂多就是價格沒辦法開得太高,但也不至於跌的誇張,畢竟剛性需求(結婚、生子、需要自己的房子...)一直都在,有的人自備款其實都夠,就一直在等自已喜歡的房子跟「不要太誇張」的價格。但是如果你的房子是在所謂的蛋白、蛋殼區,然後附近的工作機會跟生活機能都尚未足夠,這幾年房地產大漲,很多外圍地區都漲得太誇張,現在自然就是考驗的時候....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你有1千萬預算,你喜歡的地段跟房子,只要價格稍微下來一點,你負擔得起,自然就會想買,但是那種原本你勉為其難去看的地段跟房子,在目前的氣氛下,若是只降個1成,你還是會嫌棄,仍然覺得太貴...
KEYWORD:"台北市"最近一周才聽到2件買賣房的案子。一件是南港的新成屋建案,成交價9000萬上下。賣家是地主戶,自己捨不得住,才委託1~2周就成交,成交單價120萬/坪,買方是科技業的資深主管,幾乎沒啥殺價甚至財力雄厚也不需貸款。第二件是敦化學區附近的30幾年華廈,就跟樓主說得差不多,也是挺搶手的若是出2~3年前的實價登錄價格幾乎沒人肯賣。都是要再加一些才有人願意脫手。現在房市的確成交量少,申辦貸款不易,市場預期降價心理。但台北的市場上感覺也還沒有出現甚麼斷頭或法拍,有這些CASE出現才會有人不得不便宜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