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work01 wrote:我認同你的話,"買房沒在看租金報酬率"。但是賣房的鐵定有在看,所以才會賣。到底誰賺得多?...(恕刪) 這樣問了之後,其實我也不清楚誰賺得多。所以就查了一下。當然要查跟自己相關的才真實。104年我賣了一間大樓,5樓,每坪63.6萬/坪。(6樓賣64.5萬)剛剛去查了實價登錄。去年112年有一筆交易,11樓。68.7萬/坪。以大樓每層的價差去算。104年當時的11樓可能會落在70萬/坪。11/12樓應該是所有樓層最貴的。所以去年賣68.7萬,根本比我當年賣的還低。我那間房賺了不只一倍,但8年前的買家,卻無形中賠1.3萬。所以到底是租金報酬率太低就果斷賣出?還是不要管租金報酬率,搶搶搶就對了?
鐵牛CEO wrote:報酬率低才會賣房?不懂 為什麼我上面舉例子的房子這8年不會漲?當年買640萬+30萬費用,租人24000。投報是2.4*12/670=4.3%。房租16年沒漲價。房價2100萬。投報是2.4*12/2100=1.37%。這已經是投報的地板了(逼近定存)。16年沒整理房子,如果想繼續租2.4萬,那還要花30萬裝修。如果花120萬,或許可以租到3.5萬。但實在沒必要。所以賣了。事實也證明,當投報趴到地板時,就算短暫會漲,長期下來還是會打回原形。所以我舉例的房子就不太容易再漲,除非房租大幅增長。但是現在捷運那麼方便,大家能租的範圍變大了,台北市就沒那麼容易漲。你們都把房子當成人生的一部分,我雖然買賣過很多房子,但都只把房子當商品。只要能賺錢沒有不能賣的房子。這一波漲價我第一間賣的就是自住房。因為自住的收益最低。不然我也買不到現在住的相當棒的房子(這間不賣了)。至於搬家很麻煩嗎?搬家不過3天的事。還可以淘汰掉一些長久不用的垃圾。
happywork01 wrote:這一波漲價我第一間賣的就是自住房。因為自住的收益最低。不然我也買不到現在住的相當棒的房子(這間不賣了)。 自住的收益最低,所以你第一間賣掉~~但你現在自住的不賣~~老實說我完全聽不懂你的邏輯~~
happywork01 wrote:所以到底是租金報酬率太低就果斷賣出?還是不要管租金報酬率,搶搶搶就對了? 就是房價沒漲吧。我不知道你物件在那,但是台北大樓老房子好像過去十年只有微漲。一些老房子,又是大樓都更不了。已經70萬了。那就蠻難漲吧。我看那些大樓現在30年-50年。再過十年變40年到60年?
happywork01 wrote:為什麼我上面舉例子的...(恕刪) 那是你貸款繳完了吧...我是買了也沒重新裝潢,就直接住後來出租找人打掃一下本金還沒出那麼多,啊租金就收3.2萬房子是漲不少啊,但賣掉我去哪找同等物件?新北過個橋的預售,開車來我這也要個15-17分啊還買的比我貴!?啊雙子星還沒蓋好,還要漲多少也不是你我說的算啊我的也才14年,還是放著慢慢租...老了給爸媽住,小孩當讀書房我對房子也沒什麼感情,不夠住就一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