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繁榮不是真的經濟繁榮, 德國政府早有遠見, 就規定買第三間房就是犯罪中國則身體力行, 直接興建大量鬼城來證明台灣這些炒房客, 一天到晚幻想一直漲上去, 沒聽過生命自已會找出路不合理房價就拒買, 簡單的算術, 未來可以減少在台灣花費, 去日本買房長住或去泰國觀光, 在台灣一日遊或車宿大家各取所需, 但是祝炒房客你繼續幻想泡沫永不破。我是持續執行去日本泰國玩的人, 房價不合理, 不予理會, 有需求的建議找法拍會是好的方式
台灣觀光不振的原因很多,不能只拿房費高來說事,畢竟觀光客要前往另一國旅遊,旅館房費只是其中考量的次要項目,當地是否有吸引人的美景、人文、活動、友善的互動、治安、清潔、方便安全的交通等等。台灣先天的自然是很有本錢的,但是觀光政策卻一直都沒有整體性的推動與規範。以致於有些地方的旅遊產業鏈就像吃人魚潭一樣,逮到遊客就狠宰;經營環境越惡劣,宰的越兇。房費的高低的固定成本就是取得房屋的費用、裝潢的開銷,台灣的購屋成本是不低的,位置好的地區更是天價,先天上攤提成本就難以降低房費。泰國的土地廣大,相對來說取得成本會低很多,以曼谷相對台北市的房價來比較,曼谷實際房價幾乎低於台北市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泰國旅館業成本攤提的底就可以少於台灣一半以上。變動成本最頭痛的就是房務。如果房務不足,即使房間數量足夠也無法全數出租。泰國的工人每日最低工資大約略多餘300泰銖(今年年底可能會調漲至400,泰國內部仍在吵個沒完),即使普吉府將近350泰銖的工資,相對而言也是低廉的人工。台灣房務人員月薪大約三萬上下,日薪約1500台幣。台幣與泰銖的匯率將近1:1.2。房務的成本高於泰國四至五倍有餘。可以得出來泰國的房費在成本的優勢下,是可以在價格上普遍性的低於台灣房費。算起來大約是台灣的五折至七折,樓主的1/10說法並不具普遍性。(台灣有壹仟多元的住房,泰國很少有壹佰多元的住宿)。旅遊和旅宿都不是民生剛性需求,用市場的機制來調節價格才能穩健長久,用確實的評價機制來擇優汰劣。政府在稽核旅館、民宿的安全性能更積極。但回到最前述的問題:台灣是否打造成旅遊勝地、旅遊便利,國際旅客首選,遊玩後難以忘懷的好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