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因環境因素, 從小就學會風險管理。世事難預料, 平均台灣人最大的2種消費 : 房子 / 車子 / 孩子在生活環境(工作/健康/物資) 不穩定的狀況下, 有小孩, 有房貸的幾乎都會採用 " 安全 + 保守 " 的消費。今天普遍家庭不是消費不起, 而是有什麼優勢可以讓家庭安心消費?穩定的工作? 除了公家機關,台灣上百萬勞工, 誰可以安心明天公司不會倒?小孩也是一大消費,食/衣/住/行/學/ 每月花費很驚人。 (怎麼養依每個家庭經濟狀況)企業在台灣有什麼好投資的? 缺水/缺電/缺勞工/缺資源除了半導體相關之外, 傳統產業可以在投資台灣?人力成本,租金成本 ,其他費用成本,除了獲利高的科技業,以薄利多銷的傳統產業,投資台灣根本沒有競爭力。要不是老美搞出一個 Out of China 的要求, 很多人也不會選擇回來台灣。超額儲蓄一點都不意外。
STE25 wrote:十幾年前,謝大師週刊...(恕刪) 現金為王的一堆阿...然後...就亡了最經典的就提款打炒房那些吸收2020大通膨的那群人聽說現在改名打炒房聯盟了....個人魯空也一堆這種想法----
Z3300 wrote:現金為王的一堆阿.....(恕刪) 小魯,老魯,金牌阿魯,傻傻分不清楚2009現金為王啊。系統提示:你心愛的房子離你頭款100萬2017現金為王啊。系統提示:你心愛的房子離你頭款200萬2023現金為王啊。系統提示:你就老魯了,別幻想了
MazeRunner wrote:小魯,老魯,金牌阿魯...(恕刪) 都滿地大學生了還有人不懂現金就是勞力的借條還再傻傻抱著連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裡現金都放在負債那端,而不是資產那端這都看不懂真的一輩子當魯空乖乖賣勞力就好真的....
看到以上很多人回覆居然把超額儲蓄當作現金,甚至當成銀行的存款,真是啼笑皆非。更多人搞不懂超額儲蓄是流量的觀念,跟私人儲蓄存量的觀念根本不同。還有人更搞錯了超額儲蓄代表不投資股市、房市等,觀念剛好相反,超額儲蓄最終就是流向金融性投資,從而流進股市、房市,為一國經濟帶來泡沫的風險,而排擠的是固定投資,即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看來大家總體經濟的知識還得多多加強。
Z3300 wrote:現金為王的一堆阿...然後...就亡了 "現金為王" 是指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進行擴張,可能抵押資產做負債,或發行債券等方法,取得現金,為了盤活現金流,才能進一步搶佔市場。一般領薪水的人,只要備有兩三年生活的現金就可以了,搞什麼現金為 "亡" ? 我們若是只把現金拿在手裡不進行任何投資,那麼現金是要貶值的,"現金為王" 就只會是個陷阱。會投資的人,儲備現金,就是為了在適當時機,買下被低估價值的好資產,現金為王的道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