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zeRunner wrote:
這是一個期待藍領缺工後房市會崩盤的勵志故事
補充說明~

藍領(Blue-collar worker)是一個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從事勞動工作的雇員,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廠作業員、操作員、工地的營造工人、家庭裝修的裝修工、各類民生水電設施的維護人員,藍領經常被用來與白領比較,藍領族的生活型態很明顯的不是在辦公桌前從事文書工作。
「藍領」一詞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西方普遍對其的普遍定義是,從事體力和技術勞動的工作者,特別指稱工作時間要求穿工作服的階層,在西方,他們一般拿「周薪」或「時薪」。不過在華人地區,有正式職業的藍領拿的一般也是月薪,領時薪、週薪的臨時工和藍領實際上還是有所差別。
藍領在社會上分布於中下階層,除了少數專業技師、事業有成者之外,大多生活在高強度、低待遇、低自由的勞動環境中。通常也不是婚戀的首要人選,主流媒體環境下藍領往往被與粗鄙、老百姓、學歷文化低下、勞動力大軍等形象掛勾。
在工作場域中,藍領出身的員工通常在現場工作環境下升遷,從基層工人到組長、領班、工頭,少數人可以成為課長、主任。但跟白領階級相比,能夠升遷的管道和機會少了很多,工作通常是操作、生產、維護、組裝、維修、調整、運輸等勞務,較少參與公司營運和規畫管理,無形之中形成隱性歧視和職業天花板,被當作可拋棄式人力,較少被給予現場工作所需以外的教育訓練和發展機會。
藍領源自於英文的「藍色衣領」之意,因為自十九世紀開始,工人為了要在嚴苛的工作環境中避免衣料的磨損,通常都會穿著厚帆布或棉製工作服,讓灰塵或油漬較不明顯。據考證最早此詞用在區分勞動階級,是出現於美國愛荷華州1924年的一份當地報紙中,用來描述貿易類工作。而這樣的形容約在1950年代後,才逐漸常見於華文世界中的報紙或學術文獻。
㊙愛拍照倒楣老人可以去爆料公社跟其他社團搜尋美圖㊙準備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