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位置較差每坪單價較低更需要公設的房型較不公平
但對於每坪單價較高,位置較好坪數較多的房型較有利
但轉換中在二手市場就不一樣的有算法
社區中,不會因為實坪制就不用買公設
所以到時候實坪和公設會分開計價包裹出售
這樣會降低每坪單價,但是會拉高總價,銀行可貸款額度會下降
如30坪+10坪的公寓,總價400萬的二手公寓
原本每坪單價10萬,貸款320萬(8成)
分開計價後假設單價不變,可貸款240萬,公共空間銀行可不放貸,就算放條件也要變差
如果單價不同,實坪單價8萬和公設單價4萬...總價變成480萬
未來可能紛爭:
有人不買公設,然後公設有被另一人買走
到時候屋主通行權會受到嚴重的挑戰,公設主待價而沽
更甚的是,蟑螂只買公設,然後不讓屋主通行,強迫屋主高價購買或低價售屋
社區中,不會因為實坪制就不用買公設
把公設金額攤入實坪,登記1筆資料,實際地上權分開兩總紀錄(實坪+1/X*N坪)
比較又有爭議的是:擴建或是占公設擴建的部分
chuway wrote:公設被另一人買走?
公設有被另一人買走
他要怎麼拿到所有權狀?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未經登記,不生效力
老公寓及大樓的公設,通常並沒有另外登記而單獨發狀
只是沒登記或隨便測量後併登在主建物而已
單獨買公設一般不太可行吧!
挽沉淪綠四傑︰萊豬棄權的林淑芬、論道說理的郭正亮、對內開炮的高嘉瑜、力抗側翼的王世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