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買房子嗎

我怎麼看都覺得目前房屋是供過於求,所以也認為如果是自住,應該比較不用考慮買的時間點,如果想投資,個人會覺得目前對非富豪級的我們並不是恰當的時機
我覺得除了看地段之外,重點在自已的預算跟接受程度。
http://stand05.pixnet.net/blog
看情況吧...
我昨天跟我老婆全家大小去看一間房子
二話不說就跟屋主說ok了
(因為有去問過價..屋主開的價還算不錯)

mikechang wrote:
小土豆 wrote:...(恕刪)

我覺得漲跌差很多!!!
如果今天現在一間500萬的跌到450 - 400
我少花100萬去買,我可以少花多少利息!!

為啥一堆人都說自住就沒差~
如果今天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買來自住
負擔不是更小~

一般受薪階級100萬要賺多久?
一個月3萬可能就要超級省吃省用三年才可能存到吧!!
mqqm wrote:
我覺得漲跌差很多!!...(恕刪)


如果你看的準的話你就發大財囉...
如果為了省 50~100 萬...帶著老婆小孩租房子...
每年也要花掉 20 多萬吧
我不是鼓勵大家買房子...沒需求的人當然不要買囉!!
PS. 我身邊也是有人結婚生子了還一直租房子...看個人習慣吧~~
沒有好或壞,只看自己有沒有需求。

mqqm wrote:


我覺得漲跌差很多...(恕刪)


100萬 拿來裝潢家電 還有剩~~~
說自住買貴沒差的, 是安慰話.
租房子是要錢沒錯, 不過不需負擔房屋折舊和修繕.
而且買房省下的錢可以多方面運用, 可以拿去投資, 投資賺到更爽, 投資虧到也總比錢進了建商和投資客口袋好.
再怎麼白痴也知道同一個東西要買便宜的.
mikechang wrote:
如果你看的準的話你就發大財囉...
如果為了省 50~100 萬...帶著老婆小孩租房子...
每年也要花掉 20 多萬吧


只是現在處於大空頭來臨的前兆, 要判斷趨勢也不是這麼難
今年買跟明年買如果真的差100萬, 那與租房子花的20萬還是差距頗大

我們回顧一下今年炒房地產的新聞
1月: 國民黨立委大勝, 房價由冷轉熱
2月: 沉醉在九萬兆即將當選的氣氛之下, 甚至有建商業者提出三通房價漲兩成的說法
3月: 小馬當選房市交易價量齊揚
4月: 大陸房地考察團來台配合演出, 建商持續看漲, 張金鶚教授提出泡沫化的警告. 成交量萎縮
5月: 總統就職多頭依舊看漲. 加上政府提出購屋兩年零利率政策. 但亞太會館流標, 一般成屋成交量持續萎縮
房仲業者提出買屋抗通膨的論點
6月: 股市每天跌, 營建類股更是慘跌. 多頭說法語帶保留. 新聞看到的盡是房市冷, 投資客斷頭等新聞出現
今天的新聞報導台北市的中古屋每坪跌5000

今年以來真的非常地曲折離奇, 短短幾個月內房市由大多頭反轉直下為急凍市場
三月的爆量代表的是台灣人民的一窩蜂熱潮
接下來到六月為止, 等熱潮退散, 激情不再. 回過頭來看3月的房市交易是否被建商的利多消息影響進而
導致瘋狂的購買行為呢?

再舉一例, 之前不是有位患有精神疾病的陳先生在3月分別在板橋三重關渡買了總值3億的房子嗎?
我到覺得他應該不是真的瘋. 這應該是認為熱潮已過, 想套利卻怕無法脫手. 所以想假藉精神疾病之名, 行耍賴之實

現在的大環境, 我想再繼續看多的人應該只剩建商了吧!

我本來也想在今年初想買房子, 但在三月看到這種瘋狂的炒做行為之後, 想當然而無法接受這種離譜的房價
反正就來撐吧! 自備款繼續存, 我就賭他房價會下去


tw660829 wrote:
只是現在處於大空頭來...(恕刪)


大大列的很詳盡, 謝謝分享~
"如果" (假設) 房市真的確定步入空頭,修正絕對不是一兩萬/坪的,以美國為例漲了近十年,從2004最高點房價(S&P Case/Shiller 10-city composite index 十大主要城市綜合指數)回檔至今還跌破十年前的價格,蠻驚人的,台灣雖無次貸問題不致如此,但也不致於只有個意思意思吧,不然現在英國、西歐、大陸、港?等地的房產下跌一陣子了,當地的人都不買樓抗通膨嗎? 房市還是要回歸供需市場機制,投機/投資客退場,買氣觀望,大概價格方向可預期(建商股票早巳先行),只是幅度真的說不準。 純個人意見,聽聽就好。

ps.那位用二千萬下訂買了總值3億"患有精神疾病的陳先生",看他那位急的出來的會計師朋友就知道,應該是一群合夥的""業餘""投資客(最後一隻老x)想在520前重壓房市,把房市當選擇權玩,不然交情這麼好明知有病還借千萬支票或錢給他? 現在斷頭還想拿回錢。不過從這可看出房市的多殺多有點接近了(當然自住的人房價波動影響較小),另外7/4陸客直航可能也是另一個引爆點,單靠陸客可能是沒望了,去年官方統計日本人來台人次約110餘萬,日本人的消費力不會比陸客差吧,要是陸客來多了嚇跑了日人觀光收入算下來可能是淨損失,且這日本人110餘萬人次(每天的話超過三千人次) 消費也只是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小小助益而巳,那陸客的效益呢? 我看法是直航後台灣去大陸玩更便宜又快,反而是台客去陸更多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