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堆無所謂的公設,日本很少非必要性的公設(除非豪宅),這個就是關鍵 ⋯
不過房地產和金融和政府財政綁在一起,基本上難救了😮💨
blockquote>IDF302 wrote:
話說台灣房子這個所謂...(恕刪)
lawtaipei wrote:
買牛奶1000ml,實際容量600ml,你抗議偷斤減兩,廠商敢說:「包裝不用錢嗎?耗損不用錢嗎?要不然你用手裝牛奶,我就給你1000ml」?消費者不群起抗議才怪。
這個例子怪怪的吧....
我修正一下看看
[A品牌]
牛奶1000ml = 100元
包裝/運送/稅金=100元
結帳總共 200元
[B品牌]
牛奶1000ml = 200元
包裝/運送/稅金 = 免費送
結帳總共 200元
重點結論是...
花總價 200 拿到 1000ml 牛奶...太貴了
開始計較...運費/運送/稅金是否合理!?
假設
台灣房屋
單價 30萬/坪 公設30%
現在改成 39萬/坪 送公設不計價
大家還是不滿意...
因為一樣坪數總價還是高!!
大家應該是希望 30萬/坪 送公設不計價
但這消失的金額...誰吸收?
建商利潤不變條件下
改任何計算方式...都沒有太大差異
不只房子
家電/日用品...都差不多
通路打折/免運/贈品...
都只是不同計算方式...
商品還能複製生產
薄利多銷...
但...
每間房屋都是獨一無二
無法找到完全相同條件
也無法複製一樣的房屋薄利多銷販售
房屋遊戲進行到一半
這才改遊戲規則
對目前房屋持有者並不公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