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原屋主委託信義房屋銷售四個月後新屋主轉手大賺26%

金額這麼大,應該多問幾家才對,至少也看看實價登陸先
bonbonn

自己不想花時間做功課,一切推給房仲,怪了,賣出之後又那麼勤勞盯著房仲網站看,這邏輯也是很奇怪

2022-09-19 9:24
仲介業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成交,從不會去想公平跟正義,成交才有傭金,當然會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走,越快速成交越好.
但屋主跟買方也要自己去做功課.
巴菲特說過-----不要問理髮師要不要理頭髮--人只會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講.
共勉之
20幾年前不就一直這樣玩了到現在?又不只這家仲介

另一種養套殺,要如何殺?

知道買家偏愛條件的房,再洗腦房價定價

找到物件自己找人頭吃下來,馬上賣給當初洗腦好的買家接手,賺差價
智商稅

結案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如果能證明房仲說這裏行情只有30萬,而且當日的實價登錄是35萬,那去告詐欺還有點機會,因本著利益歸於委託者,房仲是專業人士,就算屋況等等問題理當不會差到5萬。
就算告贏,也不可能拿回價差5萬,頂多價差1-2萬拿回來,是不無小補,因為買賣是你情我願,屋主同意賣的。
這種買低賣高的事每天都在上演,沒什麼好奇怪的
只是房子單價高,容易被拿出來說嘴
試問,如果換成一本書,原本二手價值還有200元,結果二手書商跟你收50元,請問你會拿出來說嘴?
只要是二手轉賣,就會每天發生,二手車也很多這種

一個無良,一個無腦
只是我總是覺得很好奇,政府已經把房屋成交價格這麼透明化了,各房仲網站也會揭露實價,為什麼總是有人不願意做功課,連最基本上網搜尋一下,幾分鐘的事情,也不願意做,發生這種事情,只能說是剛好而已。

不過個人猜想,這或許是炒房的步驟;
附近應該有新建案,需要大量成交,就會利用這種低買高賣的方式,或許也是刻意高價轉售,雖然稅金很重,但是拿來當作行銷預算的提撥,也是非常划算的手段。
看這照片這屋況,坦白說送我都有點傷腦筋,得花費一筆不小的錢才能整修好吧

無良的仲介,我們無法預防,但是無腦的自己,卻不可饒恕
只要不違法, 轉手大賺100%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當時成交的價格應該是雙方合意才成交, 新屋主轉手多少錢跟舊屋主一點關係也沒有吧
要不然那些賣房子虧錢的, 難道要跟前屋主索討回來?
房仲服務費買賣各一次, 2+4=6% (約40萬)
房地合一稅45%扣掉房仲服務費 (152-40)*45%= 50萬
粉刷整理,代書費用8~10萬

估計大概賺了50萬上下

銀貨兩訖
申訴只是不甘願被別人賺走而已
thasoxx wrote:

賣屋一定要留意各種細節!在學校擔任行政人員的李小姐向本報投訴,母親名下的房屋在今年2月13日委託信義房屋以575萬成交,今年3月30日正式交屋後,沒想到新屋主再次出售房屋,在今年6月以727萬元賣出,差價達152萬,漲幅26.4%。


正當買賣,有啥好投訴的,無聊

1.有本事自己賣
2.避免炒作,應該是從政策面解決,讓短期房屋買賣無利可圖
3.仲介基本上就是仲介,那種第二次賠得慘兮兮的案件怎麼不拿出來說~
(賠的也很多啊~ 例如左岸或是那種買到賣都是毛胚屋,然後賠一屁股那種,哈哈)
這哪裡是新聞?專做抄房的,和房仲都很熟,一有不清楚行情的蠢羊進門,就立馬互通消息,兩面賺錢。

吾人早年替長輩賣過一間房,早上去找房仲,傍晚就賣掉了,當時還自以為處理得很快很好,只是在談約現場,仲介和買主表演了一場戲給我看,好像還小殺了一下價錢,然後說什麼我有賺之類的話,感覺有點怪。幾個月後才知道,那間房轉手價比當初賣價高了很多很多。房屋買賣就是這樣,不明白行情的,就是呆鵝,被專業的耍著玩。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