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都2022年了,還有人聽他的話當真喔?
張兄願意把自己的房子賠售給年輕人嗎?
那他到底哪來的自信可以如此自命清高?
原來集滿三間小的可以換一間大的喔!
笑死,不知道房蟲長怎樣的人就去照鏡子吧!
lawtaipei wrote:
該買房還是租房?房價這麼高該買嗎?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張金鶚教授讜論侃侃,不畏奸商、投機客諷刺嘲弄,也要揭發事實真相,給我們年輕人最好的建議。
內文中提到:台灣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9,買房難度遠勝南韓和日本
我認為,房地產政策到底要保障貪得無厭的房蟲,還是社會主要生產力的年輕人?這是選擇問題。
房蟲可以破產,他們貪得無厭。
年輕人的未來只有一次,不要輕易陷入買房投資的思維。


台灣買房難度比起韓國和日本...

說真的..那不重要]

張金鶚教授讜論侃侃,不畏奸商、投機客諷刺嘲弄,也要揭發事實真相

而且..原來台灣叫中國

2021年房價所得比全球第9名是中國

原來我們早就被統一了我都不知道

馬的逼雷....

連數據都不知道拿那一年的還講的那麼快樂

信眾還把他當神諭來拜

當個正常人很難嗎?



我所認知的台灣是第十四名

2021年各國房價收入比列表

有沒有很感動

被踢出10名外了唷

結論是什麼

結論是你一樣買不起

台灣第幾名

和你買不買的起沒關係

就算台灣是最後一名

你買不起的

一樣買不起
多努力,少抱怨

買不起就租房

人生一樣開心
dancingra wrote:
您的解釋雖然偏了點,大致上我覺得也對,本就要把投資跟自用這個原始目的給釐清楚。只是有點不幸的是,投資就是資金會去競逐有價值的標的,而競逐就會造成漲價。而自用,重點是看自己生活需求,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願意多付一些錢,結果就成為「有價值」的標的,所以經常的結果就是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是資金競逐的標的,最典型就捷運附近(沒法子,大家都愛捷運近)。


為投資而買房,為自住而買房,目的不同,但都是需求面,所以需求增加,的確會有資金競逐的現象。
投資客是壞,但不笨,他們當然也看到這樣的現象,所以即使不是自住,但也搶先下手,轉手賣給真正需要的人,賺取差價。
當我們指摘投資客的壞,他們就會偽裝成自住客,來攻擊張金鶚教授的主張。
只要看看投資客怎麼反對張金鶚,就知道,張教授是先知,敲響投資客的喪鐘。
lawtaipei wrote:
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張教授已經很清楚的告訴大家買房的SOP,就是先囤三間小房,便可以換一間大房,

不要再傻傻的等房價下跌,那只是讓買房的大好機會悄悄溜走而已。

請搞清楚!學校很多事都會教,但就是不教你怎麼賺錢,所以都是講一套,做一套。

因此講的通通都不算數,要看他親身經歷做的事才正確。

所以炒房 + 囤房為成功之本。



一鴛一 wrote:
多努力,少抱怨


當社會的分配正義是公平的,「多努力,少抱怨」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努力,獲取成果,回餽社會,這是正向的,倒也沒什麼問題。
但在房地產市場,努力賺錢送給政客、奸商、投機客?
lawtaipei wrote:
但在房地產市場,努力賺錢送給政客、奸商、投機客?


其實

任何一個行業

源頭都會可能送錢給政客、奸商、投機客

只是那些行業金額太小

例如到消費者終端是30元炒到60元

你消費得起

你不會特別上網抱怨

但其實30元可能有10元被其它人抽走

別小看這10元

當商品累積到1000萬份以上,那就是1億

這就是資本市場

而今天你只是看到房地產而已
lawtaipei wrote:
當社會的分配正義是公平的,「多努力,少抱怨」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努力,獲取成果,回餽社會,這是正向的,倒也沒什麼問題。
但在房地產市場,努力賺錢送給政客、奸商、投機客

你也可以選擇自地自建房子自己蓋,政客、奸商、投機客奈何得了你?!

有人告訴你 → 貧富差距之下,每個人都是平等嗎?



一鴛一 wrote:
例如到消費者終端是30元炒到60元

你消費得起

你不會特別上網抱怨

但其實30元可能有10元被其它人抽走


了解,這個10元若是被政客或其關係人抽走,是利益迴避、圖利、貪污的問題。
30元炒到60元,若是民生物資,還有哄抬物價的問題。
總之,只是要查不查而已,並不是只能徒呼奈何。
如果用違停來比喻,
假如炒房與哄抬物價都是違停,
指摘炒房,並不是代表我認為哄抬物價就是對的。
違停的人,也無權利要求執法人員一併取締其他違停者。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