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wtaipei wrote:
該買房還是租房?房價這麼高該買嗎?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張金鶚教授讜論侃侃,不畏奸商、投機客諷刺嘲弄,也要揭發事實真相,給我們年輕人最好的建議。
內文中提到:台灣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9,買房難度遠勝南韓和日本。
我認為,房地產政策到底要保障貪得無厭的房蟲,還是社會主要生產力的年輕人?這是選擇問題。
房蟲可以破產,他們貪得無厭。
年輕人的未來只有一次,不要輕易陷入買房投資的思維。
台灣買房難度比起韓國和日本...
說真的..那不重要]
張金鶚教授讜論侃侃,不畏奸商、投機客諷刺嘲弄,也要揭發事實真相
而且..原來台灣叫中國
2021年房價所得比全球第9名是中國
原來我們早就被統一了我都不知道
馬的逼雷....
連數據都不知道拿那一年的還講的那麼快樂
信眾還把他當神諭來拜
當個正常人很難嗎?
我所認知的台灣是第十四名
2021年各國房價收入比列表
有沒有很感動
被踢出10名外了唷
結論是什麼
結論是你一樣買不起
台灣第幾名
和你買不買的起沒關係
就算台灣是最後一名
你買不起的
一樣買不起
dancingra wrote:
您的解釋雖然偏了點,大致上我覺得也對,本就要把投資跟自用這個原始目的給釐清楚。只是有點不幸的是,投資就是資金會去競逐有價值的標的,而競逐就會造成漲價。而自用,重點是看自己生活需求,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願意多付一些錢,結果就成為「有價值」的標的,所以經常的結果就是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是資金競逐的標的,最典型就捷運附近(沒法子,大家都愛捷運近)。
為投資而買房,為自住而買房,目的不同,但都是需求面,所以需求增加,的確會有資金競逐的現象。
投資客是壞,但不笨,他們當然也看到這樣的現象,所以即使不是自住,但也搶先下手,轉手賣給真正需要的人,賺取差價。
當我們指摘投資客的壞,他們就會偽裝成自住客,來攻擊張金鶚教授的主張。
只要看看投資客怎麼反對張金鶚,就知道,張教授是先知,敲響投資客的喪鐘。
lawtaipei wrote:
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張教授已經很清楚的告訴大家買房的SOP,就是先囤三間小房,便可以換一間大房,
不要再傻傻的等房價下跌,那只是讓買房的大好機會悄悄溜走而已。

請搞清楚!學校很多事都會教,但就是不教你怎麼賺錢,所以都是講一套,做一套。
因此講的通通都不算數,要看他親身經歷做的事才正確。

所以炒房 + 囤房為成功之本。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