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斐麗PP wrote:
如果是剛性需求,房價(恕刪)
的確漲跌和大部分的人沒有關係,但是…
空空會覺得沒參與感,沒有全程參與就不是滋味啊!
房價漲漲跌跌,誰能每次都猜對方向?不行。
只有一間房的,房價指數如何漲跌也沒差啊!因為房子賣了一樣要去租房,房價和租金水準是等比的。
沒有房的就更沒關係了,好好先把房價的二成和裝潢費用先賺到再來談看房。
如果想買房,先好好看個50間房,你可以看到不同的房為何有不同的價值,我指的是「價值」,不是「價錢」。
你心中的價值是和家人(有時還會包含孩子)共同的評估及感覺,會包含學區、交通、週邊環境、生活設施、鄰居、隔局、物業管理、車位位置、家庭習慣的生活區域、週邊休閒區域(還記得20年前買了一間新板特區的二房,原因是走到對面就是亞力山大俱樂部,那時知道對面有預售屋,不到三個月就直接下訂買房,只是蓋好交屋後,亞力山大也倒了)。
房版的討論其實都很無聊的,有錢有需要就買,付完貸款,以後就當兒孫換屋的基礎家底。
不想買就租吧!房價漲跌就和你沒關係了,和房東打好關係,可能還可以住久一點。
之前自己的外語老師回台灣之後任國立大學副教授,朋友將房子租她,租了三十年吧,有一年房東掛了之後,小孩就把我老師趕走了(藉故收回自住,原因是三十年前的房租是友情價),老師自己就直接買了任教大學旁的二間二房,一間自住,一間租人;這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而我二歲時,將近民國63年時,父母租中和連城路,父母是身無分文來大台北工作的,遇到一對好心房東夫妻,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父母是對老實人,就說這間房看要不要買下來,以後慢慢還就好,就當付租金就可以了,中和連城路的透天要賣多少錢?當時的二層樓透天賣7萬,但對剛來台北工作的父母來說還是承擔不起的。最後是沒買的,後面的幾年偶爾還有回去看那對房東的。
我弟弟的房子在土城捷運及海山站之間,華廈二樓大四房還有大陽台,一個月租人多少?一個月8000,為什麼,因為有次工作演講遇到自己的學生,聊聊後知道租的環境不好,就直接叫他來租,原本租五樓頂加一個月8000,現在租他也是一個月五千,而且幫他買新沙發、餐桌、冰箱、冷氣,現在已經快二年了,三節就送個伴手禮給我弟。你如何待人,別人也會有相應的回報。
每個家庭的際遇、收入、生活區域、工作形態、人際關係等都是不一樣的,房屋的價值自己評斷,他人也幫不了,要躺平就躺平,躺平了就好好躺平就可以了,不需要躺平還想著買房,就不切實際了,也想太多了。
喊空喊再怎麼用力也無濟無事的,因為不管房價高低,最後比的是財務支配能力,誰能出得起,就去買,沒人逼你要不要買!我7年前只為了讓小孩在三峽北大有個快樂童年,就在那租了五年房子,46坪大三房加含車位及管理費,一個月只要22000,原本的板橋的房子租人五萬五。
人的一生都是在做選擇,不管如何選,後果你也早已知道,不需怨天尤人的。
唉!這個版真的蠻無聊的,也不需要勸世文,想買就買,想租就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