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0002 wrote:
我用60歲的人為分界。
60歲這年代,是務實且孝順。大多數跟8-90歲父母同住。所以8-90歲的人去世,只是空出一間房間而已。
60歲的子女3-40歲追求自由,大多想搬出去住。所以也是房市購買的主力。
這時60歲的夫妻就自己住,子女住外面。
但10年過後,這批60歲慢慢老了,死亡人數慢慢增加,這時空屋就越來越多。房價也會鬆動。
以上觀察。(恕刪)
你的故事不就是60歲的人,因為孝順所以一直都跟父母住,其父母死後也繼承到唯一的一間房,然後偏偏60歲的子女為了自由為外出去買各自的房,成家立業,然後60歲的人死了,這唯一的房子沒人住,結論=空屋變多,房價會跌,我到底看到什麼邏輯!?

如果這間房在60歲這傢伙死去了,一直都沒價值和相對處理,表示在間房在鄉下、偏鄉、蛋殼區,這種空屋並不會影響大家口中的「房價」。
而且這類空屋一直都存在過去和現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