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搞錯了。你的數字:2004 年: 房貸:15039元,房租12600元2021 年: 房貸35030元,房租25375元每月還房貸是本與利加在一起。本是本金,利是利息。付本金的部分,是購買 "資產",也就是你現金資產減少一分,但固定資產增加一分。(或負債少一分),你總資產價值不變。可是利息與房租,是支出,不是買資產。你現金資產每減少一分,就是當費用花掉了,你總資產就是少一分。所以你的資料 2021 年,房租支出,比 2004 年,上漲超過一倍。但是利息部分,你分出來算,會發現差不多。以上不計入固定資產因通貨膨脹所增值部分,這部分有人硬說未來會變一折,隨他去。你要用你的理論去算,必須把還本金的部分先去掉,只能用房貸利息除以房租簡單的用利息看,你會發現你貸款千萬的利息,與過去 20 年前,你貸款 3 百多萬的利息相比,利息金額變低了。但是,本利和是增加的,因為資產價值被通膨頂高了,你太晚進場,只能用更多現金去換資產。現在要用更多現金去換固定資產,划不划算呢 ? 就隨人去解讀了。
租屋是在工作收入不穏定可能會調動的短期方式,如確定未來穏定工作收入就要有自己的房子房子不是均一價1坪29萬,它與汽車一樣,買不起賓士還有平價車或中古車可選!能力不足為什麼要去買1坪29萬的.....我的第一間房5樓電梯華廈,,在1993年買,當時房價在上漲,1996到高峰至今有一半時間出租,房客已幫我繳了1/3以上的房價,在鳳山蛋黃中的蛋黃區,,後蓋捷運站,現離我家100m內當時買價一坪14萬,去年我家隔壁賣掉,屋齡28年,還是當時原價賣出我的第二間房,,離這捷運站2.多km...7年屋大樓,,一坪也14萬多
cchh543 wrote:假如郭台銘40年前的資金,不投資拿來買房,大概沒辦法成為現在的巨富,對照同世代的我,選擇買房,現在只是小康 老郭事業成功給讚換成40年前澎恰恰借錢不搞投資拿去台北市買房出租應該會不一樣的人生不過以澎哥的理財方式可能又欠更多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