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貸是儲蓄財,房租是消費財!網列租屋十大心酸 沒房結不了婚最慘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買房子看起來比較好,很單純就是靠著頭期款這筆,開了好幾倍槓桿的投資收益。
目前台灣房地產的平均收益,含槓桿,大概6-9%,貸款還完以後大概2-3%。如果有打敗房地產的投資能力,一直租屋一樣會很有錢。


這還是牽扯到成功率的問題。
A跟B將閒錢投資後,
年報酬率一定截然不同,
報酬率高者,當然拿閒錢去投資勝過把錢拿去繳房貸。但報酬率低者還這樣做,往往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會衍生出不同的作法及多重的結果。

一般人賭性不高,只有30%的人喜歡賭,不買房去投資是種賭,所以一般人選擇保守型穩定每月將薪資節餘投入自住房產。

而30%去賭的人,有大富大貴住豪宅的,也有落得兩頭空的。
Trillionaire2020

溫套是哪一種? [^++^][^++^][^++^][^++^][^++^]

2021-10-07 21:04
房產專家那位啊? 敢具名嗎? 地產人整天都胡說八道習慣了....連自己都騙..

儲蓄財是自創的吧? 經濟學沒聽過這種名詞

消費財是供給端生產給家庭單位消費的物品. 像是冰箱汽車這才叫消費財. 或耐久消費財

人跟企業還有政府都一樣資產負債表而已

什麼是資產? 能產生正向大於負債現金流才有資格叫資產. 說白話就是至少現在收的房租要比月繳貸款多才能叫資產. 打平或小賺算是進階這裡不討論. 基本我認為不算

什麼是負債? 就相反. 不能產生正向現金流叫負債. 所以銀貸月繳叫負債. 租不出去賣不出去的房地產也是負債

適用所有人所有企業所有政府所有會計準則

所以房客付房租是負債. 房東付房貸也是負債

差別只是資產負債表左邊

房東的資產是出租標地

房客的資產則是職業所得

說儲蓄財肯定沒讀書. 儲蓄是利率越高儲蓄越多. 房地產是利率越高買越多嗎? 小學生都可以打槍這種自我矛盾的鬼故事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房產專家那位啊? 敢(恕刪)

差別在於有沒有累積資產,一直繳房租給房東,這筆錢無法幫你累積資產,所以是純消費
tany3472 wrote:
一般人賭性不高,只有30%的人喜歡賭,不買房去投資是種賭,所以一般人選擇保守型穩定每月將薪資節餘投入自住房產。

而30%去賭的人,有大富大貴住豪宅的,也有落得兩頭空的。

理財靠的是紀律這個基本功。
很多人失敗,其實就是沒有紀律,所以只能靠買房子,強迫自己儲蓄。其實只要是存得到頭期款的人,紀律都算及格。只要再乖乖認命地,定期定額大盤指數基金,要贏房地產不難。

只是很多人不認命,硬要賭下去。
其實要做個股也無妨,只要不開融資,玩久了,只要不太笨或者太衝動,自然會學到做股票的方法。至於其他的零和遊戲,像期貨,就真的是找死了⋯⋯
達克瓦

你是指期魂小桑嗎?那個是來搞笑的吧⋯⋯

2021-10-07 16:05
Trillionaire2020

推觀念正確。 [笑][笑][笑][笑][笑]

2021-10-07 21:07
假設我就固定繳房租,每個月16000元(含管理費可以報稅),純室內空間60多坪,然後將資金一千萬投資年5%獲利項目,另一千萬做風險高投資。或甚至全做5%獲利的投資,這樣哪一種風險高或獲利好。
阿啡 wrote:
假設我就固定繳房租,每個月16000元(含管理費可以報稅),純室內空間60多坪,然後將資金一千萬投資年5%獲利項目,另一千萬做風險高投資。或甚至全做5%獲利的投資,這樣哪一種風險高或獲利好。


有兩千萬資金可運用者,一定會考慮避險,請問你的避險動作為何?

不否認 5%獲利並不難尋找,但並非完全無風險

永遠 5% 獲利的投資 => 就跟房價永遠只會上漲一樣的扯
Trillionaire2020

其實有很多比房地慘好的投資機會,但是我不會主動跟溫套說。[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1-10-07 21:08
Trillionaire2020

只能跟溫套說,房地慘好棒棒,鼓勵溫套多買幾間當傳家寶。[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1-10-07 21:09
Rick8822 wrote:
有兩千萬資金可運用者,一定會考慮避險,請問你的避險動作為何?
不否認 5%獲利並不難尋找,但並非完全無風險
永遠 5% 獲利的投資 => 就跟房價永遠只會上漲一樣的扯


之前買房子自住,十一年後賣掉,純利70%~80%。因為認為房子再來的利潤有限,我想改變就賣掉,自己的風險判斷。

我沒什麼避險,實際上我是分散投資,分散風險,就算打仗,我的資產也不會歸零; 二千萬只是想像中的舉例,不是實際金額,有心裡打算,有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生活,粗估,若60歲退休,年金加勞退,月領超過5萬元,所以我覺得已夠生活開銷了,可以任性一點。

之前有個理專說,貨幣型基金,4%左右獲利,風險就是AIG倒閉,否則金融風暴也不會傷到本金,但是一次需投入十萬美金。另外,之前國泰美元保單是永久約3.5%獲利,本金超過15年後會再增漲,當然風險就是國泰倒。
Rick8822

年金加勞退,月領超過5萬元 => 你已經做好避險了,剩餘資產確實可任性

2021-10-07 23:03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儲蓄財是自創的吧? 經濟學沒聽過這種名詞

消費財是供給端生產給家庭單位消費的物品. 像是冰箱汽車這才叫消費財. 或耐久消費財


也許把「財」字拿掉就會覺得順眼一點也說不定。

我若沒記錯,CPI 並不計入房價,但 CPI 有計入房租。就此而論,可以理解房租被考慮為消費性支出。

消費性支出並不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資本,像房租,純粹就用來買個「有限期使用權」,租約期滿不會得到什麼東西:租金所對應的使用權,到期全數「消費」完畢。

而房貸支出可視為一筆長期分期付款交易,其目的為取得土地資本,並同時取得地上房屋遮風避雨之效用(當然也同時享有該土地地段位置之便利性),遮風避雨這部分應隨房屋折舊攤提。近似於消費,用到房子頽傾不堪使用時則僅剩物料殘值,無法再居住。而土地部分之價金則視為投資(把貨幣換成「土地所有權」)。差別在於此交易若非一次付訖結清,扣去頭期之後,剩下的部分為應付未付,會計上屬負債。

該文說儲蓄(財字我就拿掉了),我相信意思是指把貨幣轉為另一種形式的資本,效果像是存錢。
一直說買不起房的人那是不會理財

光是如何達成儲蓄率60%就可以搞死他們

所以租房很正常

嫌房子貴

那是瞧不起便宜的房子

這才是現實
bbk12345678

認同。身邊有對高薪夫婦,但又沒有錢到可以在大安區買5000萬的房,所以寧可花5萬元在大安區租房,也不想買便宜的地區,認為住其它區就low掉。

2021-10-08 14:07
Rick8822 wrote:
有兩千萬資金可運用者,一定會考慮避險,請問你的避險動作為何?
不否認 5%獲利並不難尋找,但並非完全無風險
永遠 5% 獲利的投資 => 就跟房價永遠只會上漲一樣的扯


長期投資對的標的是規避風險最佳方法,仍建議年輕網友將資產佈局在下列三項長線走多商品,並以長期投資方式尋求低點買進不斷加碼。

1.房地產
房地產仍以六都都會區,有大量就業機會區塊為主要投資標的。

2.晶圓代工
晶圓代工仍首選台積電,但成熟製程缺貨嚴重,所以去年度起,我增加投資聯電這個標的。

3.區塊鏈
區塊鏈首選比特幣,次選乙太幣,大幅拉回都是買點,不要投資黃金,黃金沒搞頭了,電子黃金才是趨勢。

長期投資一個趨勢向上的商品,是致富的關鍵,台中的房產我3萬/坪就在買了,25萬/坪我還是在買,台積電50元我就在買了,120、275元我還是在買,比特幣我1800美元就在買了,12000、31000美元我還是在買。

最後跟大家分享
「恐懼」是來自於自己大腦對於該事物的不瞭解。
小朋友為什麼怕鬼,長大以後為什麼慢慢很多人都不怕鬼了,但是還是有少數的成人會怕鬼。
你對你的投資商品為什麼會怕它下跌?為什麼不敢持續將資金持續不斷加碼投資?因為恐懼,因為你不夠瞭解它。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