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aipei wrote:
據新聞報導,勞保基金將於2026年用罄,行政院雖編列明年撥補300億元挹注,但勞保潛藏債務高達10兆多,且已連4年收支逆差,撥補僅是杯水車薪。
能否請樓主評論一下,「行政院...明年撥補300億元挹注」,是不是一個對的政策,如果不是怎麼做才好?發現問題是好事,但解決問題更是需要勇氣。
lawtaipei wrote:
但是我們就是當事人,我們預期依照法律可以領到給付,但隨著未來高齡化、少子化加劇,
繳交保費的人少,請領給付的人多,難道不會有問題嗎?
如上所述,是問題,但怎麼辦?如果為了滿足「預期」,應該怎麼做?或者直接向社會大眾宣告,放棄這個預期吧!然後直接清算,按每個人有支付的保費比例看能剩多少,各自拿回家去,然後解散勞保,可否?
lawtaipei wrote:
但如果將來領不到,那現在繳的有闢用呢?
我們相信社會體制會給我們帶來幸福,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不知道您繳了幾年了,我是繳很久了,但我從不去預期國家能保證什麼,所以我個人額外都會做投資。每個人想法不同,有些人很信賴國家社會的制度,有些人不是。您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有了答案 -- 我不太信任它,所以我自己要設法投資。另外一個叫做健保,我雖然不敢自稱多高薪,但我薪資收入也比一般平均或中位數要高很多,所以我付的健保費貴得要死,但我跟月入 22K 的人(健保費付很少的人)相較,我在保障上沒什麼不同;在許多人大罵社會不公時,其實我(以及跟我同類的人)早就付了很多錢幫助收入不豐的人看病,我們也很想罵社會不公,但我們就是被制度要求要支付更高額的錢,沒法子。真要健保倒了,我其實是賠得比一般人要慘的。但我不會因此就說不要健保或不要勞保,社會安定對大家都有好處。
lawtaipei wrote:
現在有許多人把購買不動產當成是投資,
也就是說,投資人認為這個房價體系,將來並不會崩跌,而且會穩健成長。
未來的事都沒人說得準,凡事量力而為是比較好。另外,分散投資也是比較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