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政府做不可能。房屋公司做還差不多。
既然叫實價登錄,要看的重點就是「客觀」的價格,而主觀的「價值」認定,每個人都不一樣。
那麼價格怎麼來,一賣一買,賣方覺得有這個價值,買方也覺得有這個價值,成交了就產生這個「價格」。
區域平均起來產生一個趨近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價格。
房屋公司也都會拿這些數據來說服屋主和買方,但沒有人逼你一定要接受這個價格。不論買或賣。
而樓主列出的評分標準,當然也是自己的想法,無法適用每個人,更不可能由政府做這種評分。否則依照這個標準,同棟樓2樓得到80分,10樓得到120分? 那2樓不罵死政府才怪? 要是2樓一坪開60萬,那10樓的可以說我有政府評分背書,我10樓一坪開80萬? 當然啦你也許會說只是開價又沒人逼你接受,但這樣看起來只是讓資訊更混亂更偏離多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
光想就很多漏洞容易被攻擊,所以要政府做不可能。房屋公司做還差不多,但話又說回來,消費者憑什麼要相信這個是絕對客觀的評分? 決定一間房子價值的因素太多了,像是建材、格局,這種比較死硬的東西還可以評分,但像是公設、樓層、周遭環境甚至採光、屋齡...我認為都很主觀,沒辦法做到客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