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y3472 wrote:
這麼有深度的視頻,很(恕刪)
裡面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名詞"內卷化"(Involution)
這個字詞應該是最近大陸比較流行過來的翻譯
我稍微引用WIKI的說明如下
大致上就是一群人互相拚工時來取得一點點小成就
你可以想成每個人都領80分的薪水,可是為了得到後面的20分
大家花費了超過一半的時間來爭取
結果就是極度競爭卻只取得一點點小進步
跟現在的台灣自2000年以後的現象很像
因為產業飽和,大家只能用不斷的加班來換取公司的青睞
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
所以你常常看到魯蛇在問,為什麼20年薪資不漲
然後房價可以漲3倍,就是內卷化的過程XDDD
--
摘自WIKI
在網路上,內捲這一詞卻出現了語意偏移,用來指代內部惡性競爭,或逐底競爭。如一家公司,原本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但有些人自願加班,並得到管理層的賞識。此時,原先按時上下班的人開始擔心自己成為劣勢者,也自願加班,久而久之,加班便成為常態,最後變成如果不自願加班,就會影響自己在職場的生存,降低談判力。
雖然這兩種定義在「局限於內部」和「低水平重複」這兩點上有一定相似性,但其執行機制有所不同。人類學家項飆將網路上流行的內捲描述為「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無窮迴圈」及「一種不允許失敗和登出的競爭」。
也有網友將其描述為「在一個集團內部通過壓榨自己,極度競爭,以取得微小的優勢」。受到網路熱度影響,2018年以來,含有內捲化關鍵詞的論文數量不斷增長,但該詞的用法已經脫離原本的社會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