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台南的房價是兩極化,曾文溪以南的傳統舊台南市區的和南科周圍的,房價一直狂漲,而其它的區域的房地產根本沒投資客或大企業想看和買,像學甲、將軍、鹽水、新營....等區,一堆大路面的店面或空地要賣,但實情就是沒人想買沒未來會變廢墟的房地產。
所以之後台灣應該會形成2個世界, 資源多的高端和資源少的低端,美國和南韓也是很多城市都是以一條街為界,分成2個世界。雖然聽起來很可悲,但極有可能會成為事實,除非要學德川家康一樣,去新區域江戶大開發,把傳統的京都為中心的世界,轉來後來的東京。
台南除非市政中心轉移至溪北,和南科以後擴廠要往溪北像官田、麻豆移動,不然是難以逆轉目前的兩極化房價,高的愈高,低的愈低。
希臘政府破產導致社會福利給不出來,如果發生在台灣就會變成:
政府破產沒錢補貼健保=>健保不是破產就是要大幅調高保費
根本不是健保破產國家跟著破產,完全是相反狀況,
不要以為政府不會破產,自己看看國債鐘:
財政部國債鐘資料
台灣的稅基是所得稅,各種政府舉債支出都是以"未來"歲收做為依據,
像是前瞻計畫一舉就是用掉未來30年的國家稅收,
但是未來30年因為人口負成長造成稅收不足還不出錢呢?
這叫做"政策規劃不當"預先支出了不該支出的錢造成破產,
造成破產的主因不是少子化,而是"政府認為少子化不影響未來30年歲收"。
登卡普 wrote:
所以社會福利破產,跟希臘破產又有什麼關係?不知
那麼台灣的健保如果破產,國家也會跟著破產嗎?
我一直覺得,在古時候或國外也許會很容易二分法
可是在台灣,我覺得可以二分法是不對的
台灣有四種現象:真有錢、裝有錢(樓上所言擠入上流即是)、真貧窮、裝貧窮(與窮人搶社福的有錢人),只是這四種的界線倒是有些模糊與重疊的部分。
貧民窟會有外部性,有錢人是躲不掉的拉(武肺會選人感染嗎?),所以才會有社區營造這門學科。
高房價的正面意義
假設都市沒有蔓延、沒有加大土地開發破壞原始環境消耗土地資源
商業創造高收益→高房價→政府可以拿取比較高的稅金→公共建設、官員口袋
台灣各地大興土木,比較像享受泡泡長大還沒破掉的這段慣性所呈現的虛榮景,在''理想狀態下''高房價
只是一個過程,循環的一部分,終究還是回歸經濟供需法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