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過程 wrote:
既然不會跌, 那就乖...(恕刪)
一件事情如果明知做了沒用
還去做 這好像很蠢耶
erichuang801 wrote:
立法徵「囤房稅」,緩不濟急,也很難查核;乾脆直接調整"房屋稅+地價稅"的計算公式,每年課徵1%實價登錄均價(利用AI & 大數據),市價漲,就多繳點,市價跌,就少繳點,這樣公平吧,就是1%。
100萬房課1萬,1000萬房課10萬,3000房萬課30萬,1億房課100萬,並可以在所得稅列舉。但是多一房,課2%;多兩房,課3%;多9房,課10%;這就是「囤房稅」。
台灣2020年住宅自有率約85%,資產階級就多貢獻一些吧,每年稅收多1000~2000億(可能不只)。政府一起養台灣之子(政府的競選支票),就應該可以減少父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