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蛋開車去 wrote:未來適合居住,舒適,(恕刪) 台灣機能太強了買學區是有錢人的專利一般百姓買不起也沒必要租房子+大眾交通或機車就可以解決所以台灣機車才會這麼多簡單說:你大學同學或高中同學住在學校附近的房子都是自己的嗎傻子跟有錢人才為了小孩讀書買房子你是哪一種啊
lyhncobkz wrote:一般情況下不是都會出...(恕刪) 有些大概會先出租四年等房地合一稅,我遇過比較多以賺價差為目的的,空屋擺四年的比例不低。我自己算過真的難賺,房子老了四年,期間利息跟稅就近百萬,要該區域有明顯的發展向上,顯著的利多與建設讓區段價值與四年前不同,我認為整體房市,通膨與低利率不會漲,少子化不會跌,保持不動,賺價差非常吃特別區域性的發展跟題材。
kopin0720 wrote:有些大概會先出租四年(恕刪) 真的難,除非遇見大波段不尋常,否則買房想賺價差的話,在實價登錄期間除了建商做貓膩抬高房價,一般人除非遇上盤子。不透明的中國房市還可以賺點價差。買高套,買低賺~少漲少跌將是這幾年台灣房市跟隨中國的寫照。
仁義道德 wrote:真的難,除非遇見大波...(恕刪) 整體漲的時間應該過了,投資的話要衡量該區地價的增值性,比如重劃區的發展大好,土地一坪30漲到40。基本上我認為純投資賺價差的話,不租人不自己住的話,買1200空屋擺四年後賣1400,是沒什麼賺的,買1200賣1300是虧錢的。
帳面上GDP是有在逐年增長,但錢是誰賺走了?大部分的受薪階級近20年來薪水並無顯著增長,但是房價卻不斷增長,房子變成有錢人投資炒作的商品,真正需要買房使用的人卻買不起,房市存在不動產持有稅負偏低的現象,難以抑制囤房、養地真正要逼囤房、養地的人把東西吐出來,還是要靠不動產稅制改革,大幅增加非自用住宅的持有稅至先進國家水準(臺灣很多房子市值數千萬以上,一年繳不到一萬塊的地價稅+房屋稅,放著不用不租也輕輕鬆鬆)(在美國擁有房子,你就要交納房地產稅,以市值為基礎,各州稅率不同,通常為1-3%,以一間市值千萬的不動產,一年就要繳約10-30萬的稅。)所以財政部不真正稅改,基本上我個人不相信政府對於平抑房價有甚麼積極有效作為~虛應故事,安撫民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