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實價登錄,周遭看看就差不多有底了。
花時間撈300-500筆資料,在篩選資料,以達統計不失真,強迫症發作,也沒比較省時省力!
資料重點是來抓「方向」,不是拿來「精算」的!
而且...不同建案..不同價
以股票來說, 就有點像是抓一個區間 (如近 2 個月) 內的價格資料作技術分析, 而不是由基本面去及未來展望去估價。由於未來的事說不準, 所以歷史資料沒法子說明什麼, 所以十幾年前買台積電來放的人, 其實十幾年前根本想不到台積電會到逼近 600 元的價位; 而未來有沒有可能到達千元的價位, 此刻依然是說不準。
不過我覺得您定義的問題很清楚, 只是不想買了之後去遇到那種買貴了的不愉快, 所以, 我想這個參考價的模式還是很有幫助的。
davidsets wrote:
如果整個區域都是離異值,那就你的口袋離異了,而不是市場離異
推這句話, 這也是很多人在房價問題上沒法子看破的一點, 所以很多人對房價頗有怨言, 甚至是恨之入骨, 但真實情況是房子(地段)的籌碼供應不足 (而且很難增加, 就算一直放寬容積率, 也是增加有限), 但有口袋的人願意來競價拚一戶的, 可能又不少... 問題不在於建商開多高, 而是在於買方有多少人, 有多深的口袋, 以及有多強的意願; 您的角度就是一種市場的角度, 由市場來告訴你「行情範圍」在哪, 至於是不是合理, 就是各自解讀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