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家是如何評價該區域的房子合理價位

有交易過房地產的
應該都知道這個就是賣方市場
你只有要吞或者不吞

所以你在那邊算了一堆
還是敵不過屋主的一句話
而且在市場火熱的時候
當你在那邊算數學
別人早就出手吃下物件了

前面有大大也有分享過
東算西算
最後的結果就是比預算花更多錢

老實說現在實價登路已經非常夠用了
附近找個3~5家仲介交叉比對一下
再上實價登路平均一下
市場數字就在那邊
比你在那邊東算西算快很多
寬獵人 wrote:

有交易過房地產的
應該都知道這個就是賣方市場
你只有要吞或者不吞

所以你在那邊算了一堆
還是敵不過屋主的一句話
而且在市場火熱的時候
當你在那邊算數學
別人早就出手吃下物件了

前面有大大也有分享過
東算西算
最後的結果就是比預算花更多錢

老實說現在實價登路已經非常夠用了
附近找個3~5家仲介交叉比對一下
再上實價登路平均一下
市場數字就在那邊
比你在那邊東算西算快很多


至理名言阿!!
賣方市場~~~ 千算萬算不如~~ 投資客出一手

真是好見的~~
斜槓一族
房市從來就沒有合理的價格
難道你覺得現在的房價合理
只有賣方想賣的價格
跟買方想買的價格
果然工程師魂!!

內政部實價登錄,周遭看看就差不多有底了。

花時間撈300-500筆資料,在篩選資料,以達統計不失真,強迫症發作,也沒比較省時省力!

資料重點是來抓「方向」,不是拿來「精算」的!

而且...不同建案..不同價
如果是買大樓的話
看該社區的歷史實價登入最準
不同大樓, 就算在隔壁也會差蠻多的
您的 model 大概都隱含了一些前提, 就是地理區域的同質 (或近似) 的樣本資料 (而且是一定年限之內), 大略有相似的價格; 而所謂的合理價格, 也就是此地理區域中, 與所選樣本同質的資料不要偏離太多罷; 在這個基礎上的估價, 就還是歷史價格為基礎的估價法.....

以股票來說, 就有點像是抓一個區間 (如近 2 個月) 內的價格資料作技術分析, 而不是由基本面去及未來展望去估價。由於未來的事說不準, 所以歷史資料沒法子說明什麼, 所以十幾年前買台積電來放的人, 其實十幾年前根本想不到台積電會到逼近 600 元的價位; 而未來有沒有可能到達千元的價位, 此刻依然是說不準。

不過我覺得您定義的問題很清楚, 只是不想買了之後去遇到那種買貴了的不愉快, 所以, 我想這個參考價的模式還是很有幫助的。

davidsets wrote:
如果整個區域都是離異值,那就你的口袋離異了,而不是市場離異

推這句話, 這也是很多人在房價問題上沒法子看破的一點, 所以很多人對房價頗有怨言, 甚至是恨之入骨, 但真實情況是房子(地段)的籌碼供應不足 (而且很難增加, 就算一直放寬容積率, 也是增加有限), 但有口袋的人願意來競價拚一戶的, 可能又不少... 問題不在於建商開多高, 而是在於買方有多少人, 有多深的口袋, 以及有多強的意願; 您的角度就是一種市場的角度, 由市場來告訴你「行情範圍」在哪, 至於是不是合理, 就是各自解讀了.....
davidsets wrote:
大家是如何評價該區域(恕刪)


理工跟法商的區別在於:一個用定理推導,一個用慣例作事。
樓主應該任職於工廠,工廠中有所謂技術職跟管理職,兩種職位作事的方法也就是理工與法商的方式,相輔相成,沒有違駁。
樓主這方式算是估價的基礎,但這估價還卻少人性(賣家)的預估,另外,估出的價格如何成為交易,則還需要另一種議價的專業,否則,永遠是紙上計畫。
英國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卡夫斯·雷德(Carveth Read)說:
我們寧願模糊地對而不是完全錯。
制定精確預測的能力,
並不一定會使某項投資變得更好,
甚至更安全。
這方法不錯

我是先預估未來10年

投入成本後,這間房在2年、5年、10年內能獲利多少

如果獲利可以接受,風險又很低的話

當下買貴了也沒關係

當然,房子是拿來自用的

損益只是附加價值
五級金賀 wrote:
很棒但沒什麼議價效果(恕刪)


通常自以為最精明的人,關鍵時刻常常吃鱉
屢試不爽,為何?這種人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有把握才做決定。
果斷的人早甩你好幾條街了!
做報表精算?有你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