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公設比討論

現在還是有在蓋低公設的建案,只是很少,最近有看到公設25%的建案,但基本上就只有個管理員廳,地下一樓平面停車,電梯和逃生梯廳。
我同情近年來買公寓大廈的普通住戶,
雖然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在買房時因為高公設比買了一堆虛坪,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嫌公設比33%太高的話可以不要買、
又沒人逼著你去買,
但是放眼望去,
近年來完工的建案跟未來要準備開工的預售案,
公設比好多都是落在33%上下,
低公設的建案好少,
不太容易買到喜歡的低公設建案。
或許有人會問那怎麼不買921大地震前的中古公寓大廈,
但是我個人對於921大地震前的中古公寓大廈有耐震、防火及防水上的疑慮。

再來是交屋之後就要開始繳交不便宜的管理費,
或許有人會說繳管理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社區的機電設備能夠正常運作、
公共設施能正常使用、
保持社區環境的整潔、
有安全的門禁管制,
但是多數有看過社區財報的人應該知道一件事,
就是社區每月最大的支出不是設備與設施的保養費,
而是物業公司的服務費用,
據我所知有社區每月管理費收入大約是50萬元,
但每月支付給物業公司的費用大約高達35萬元,
且不包含每月社區設備與設施的保養費用。
我有點好奇既然社區繳了不少物業公司的服務費用,
那在社區內工作的物業公司服務人員是否認得社區內大部分的住戶?
還是只認得少數每天會從社區大廳進出的住戶?
我想最認識社區每一位住戶身分的應該是社區門禁讀卡機系統吧?

交屋之後除了要開始繳交不便宜的管理費,
也要開始繳交不便宜的分攤公共電費,
據我所知有些社區管委會即使調降了社區公共用電的契約容量,
部分住戶電費帳單中的分攤公共電費仍然超過自家電費1倍。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覺得買公寓大廈不划算那怎麼不去買透天?
就同一個地段而言,
大家應該都知道透天的總價是比公寓大廈的總價還要貴的,
不少人就是因為購屋的預算有限才去買公寓大廈。
The Dream Maker wrote:
我同情近年來買公寓大(恕刪)
這些問題都是老生常談了,買大樓就是這樣,買別墅就是少了安全感,像我也曾經想買電梯別墅,最後還是放棄,買大樓真的不如意的事會很多,久了習慣它就好了。
烏日有個超低公設的案子,智我主義
公設比只有20%,樓主說的那些豪華公設全部都沒有
只有:接待大廳、信箱區、曬被區
只有44戶,理論上喊公設比高的人一堆,這個20%應該秒殺

實際上是: 賣了快三年了賣不完
怕公設比太高就買透天。
八月二十 wrote:
烏日有個超低公設的案...(恕刪)


因為位置很慘,
他只要臨大條路一點
就一堆人買單了
Explorer 9.23 wrote:
剛才看到了一則新聞:...(恕刪)

公設多不代表公設比會比較高喔,只能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以目前現行的建築法規,要低公設比只有8樓以下公寓才有可能,建案地目不是甲建就是乙建土地居多,7樓以上要雙逃生梯,公設至少都來到32%以上,公設空間的多與少取決於基地面積的大小,居住品質要好公設要完整,建議基地面積最少要選在800坪以上~1200坪左右的最好,純三房以上規劃,户數約在100~120戶左右,投資客較少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經驗分享,舉例每坪30萬,公設33%買40坪3房,公設占13.2坪×30萬=396萬,等於你花了396萬是買公設,基地面積小的建案只有3~4樣公設,基地面積大的建案就會有20多項公設,不管基地大小你付出花在公設上的錢是一樣多的喔。再來就是每項公設可使用的面積大小,25坪也叫建身房,7~8坪也叫健身房,這樣說明各位看官應該就懂了吧。
dktw wrote:
現在還是有在蓋低公設(恕刪)


由鉅建設都號稱低公設比( < 30%)
可是社區的公設還是很豐富

建設公司不至於說謊
但他們公設的算法是有甚麼特殊的地方嗎?
台中東東 wrote:
......7樓以上要雙逃生梯,公設至少都來到32%以上......

小弟之前住的豐原慶山向陽尊爵大廈地上12層地下2層(全平面車位),
含店面總戶數是48戶,
雙電梯、
雙逃生樓梯,
公設比只有百分之二十九點多而已。


MrBone wrote:
由鉅建設都號稱低公設(恕刪)

要看基地面積,如果基地太小,通常電梯+樓梯+防空避難+消防設備就已經佔25%以上了....
再多個健身房交誼廳就30%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