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123456789 wrote:如今的台灣...為了上位者的喜好...什麼奇怪的設定.....都不奇怪... 同意, 所以台灣民眾會覺得平均薪資哪有這麼高?所以3成民眾沒存款這個數字, 應該是更低還是更高?
hahaaha wrote:房子的價值在成交的那(恕刪) 這又是一個"選擇性報導"!為何?簡單啊,原報告應該有對比與趨勢分析才對,這部分怎麼沒報導?現在超過三成,若是三十年來始終如此,或三十年前還超過五成,代表的是好還壞?而且,銀行存款年創新高,不是跟這報導也在矛盾!這種非中立性的報導,當娛樂新聞看看就好。
當然相信,全台灣52%左右的受薪者, 年薪不到50萬,且集中分布在30~40萬, 這薪水連生活都困難, 還存錢買房?所以3成民眾沒存款, 合理,一直有投資客對未來很樂觀, 殊不知只要人口高峰期一過,馬上就要迎來房市寒冬.
只是個過程 wrote:同意, 所以台灣民眾會覺得平均薪資哪有這麼高?所以3成民眾沒存款這個數字, 應該是更低還是更高? 薪資是偏態分佈,大多數人的感覺要看眾數&中位數眾數3X萬、中位數不到50萬,所以大多人會感覺平均薪資哪有這麼高
政府 (稅法) 定義的基本生活費大略是 18 萬元, 平均為 15000 元/月, 或是 500元/日... 如果說 15000 元是一個合理的生活品質, 那即使以 35K 左右的月薪 (差不多是薪資分佈眾數) 來說, 應有餘下 20000 元 (57%) 可考慮轉為儲蓄才是... 不過我相信不少人並不認為這個推論接近事實... 若 35K 算是較接近事實的話, 那問題大概就是出在月支出 15K 的推估是不太合理的...那支出面大概如何呢? 以貴死人的天龍國為例:資料來源: 臺北市家庭收支訪問調查報告(107年)佔比最大的是住宅服務, 這裏面就包括了租金 (自有住宅也是設算租金):...107 年臺北市家庭消費支出總額達 1 兆 1,408 億元,平均每戶 108 萬 2,626元。按消費內容觀察,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所占最多,平均每戶全年達 31 萬 679 元(包括自有房屋設算租金在內),占消費支出之 28.70%... 有趣的是... 住宅服務一項似乎也沒有佔比一直上升就是... 反而像保健醫療、餐飲及外食是上升的趨勢... (註: 還是再提醒一下, 這是以台北市為調查範圍來看的, 外縣市到台北居住的人, 可能感受不同; 其次, 收入面的部分, 台北市的人我相信收入挺多元的, 不唯薪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