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exv wrote:
一般人民怎可能買得起那麼高價格的房地產物件?
可參考這篇
https://buzzorange.com/2018/03/07/how-to-rising-housing-prices/
這文中內容是在說明民國93年到105年高手抄家在玩的手法..
其中早期還沒有實價登錄就可以這樣玩了...
實價登錄一出來...只有助漲..沒有助跌的效用...可參考早期我對實價登錄的看法
炒家在做趨勢盤,資金狂潮之下很難逆轉,即使我從102年開始就看空了
因為我認為最後一波買家會被套牢無法出貨,成為殺盤轉折的開始
但意外的發生演變~"租金"這個參數竟然走漲了~讓103年的買家撐過去了
最後政府再加入戰局,社會住宅控制最低租金價格,竟然還排隊搶租高額租金的房子
我觀察了很久,看法也持續分享給大家,但社會即然接受了住宅租金價格
就代表炒家還不會馬上掛掉,套牢收租,不賣最大,只能收取長期微小的租金收入
真正恐怖的投資客是在90年代就不斷買房收租,再投入炒作
炒作的成本遠遠不及早期投入租金報酬的一半,光是收取現金流就夠穩過下半生了
也就是個人的財富自由
面對個人財富自由的現金收入,資產的持有價格變動對他們是沒有感覺的
少數的投機份子並無法撼動市場行情,即使法拍屋出現,很快就會被這些人收走
但這講的是"住宅"市場,請不要把店面拿出來比喔~這是不一樣的世界
所以我先來這和大家說明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看看
2021年想要買房"自住兼投資"的民眾,我建議先挑士林及南港,尤其是士林的公寓
原因有二點: "都市更新" "企業資本家進駐"
士林的發源是文教區特色及傳統消費起家,近幾年士林夜市商圈的落寞也是必經的過程
先不管大陸觀光客減少或者是夜市商家素質降低本身的原因
在主管機關的主導下,改變店家的經營環境就注定會有消費者大量減少的定數
但這段黑暗期也將拌隨著黎明署光的來臨
藝文中心,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兒童樂園,科博館,天文館,捷運北環線
這些累積下來的環境資源將重新定位士林商圈在台北市的地位
40年來台北市的貧民區,將取得資格挑戰內湖及南港,
最好的證明就是"都市更新案量"的放大,也就是人民一起投入都更,參加賽局遊戲
南港也是如此的情況,但發源的歷史卻不同,自然政府投入的建設也不同
但南港及士林都是有"人民"及"資方"及"政府"加入戰局
所以台北市的老舊公寓,尤其以住3之2的公寓,我首推大家先找士林及南港
如果預算還不夠,要不就往社子(社子國小至社子市場)這區老公寓先買
因為臨士林近,且北環線也有設站在社子市場附近
台北市未來3年內將由士林及南港帶動全區的比價空間
原因無它,都更的民眾所取得的資金將也會投入到其它地區的房地產
人民因為都更所得到的資金將再投入低基期的二手房屋市場
也會順勢帶動台北市全區的老公寓再漲一波
雖然很慘忍,但趨勢就是如此,房價一樣很貴,也買不起,
所以我還是願意分享給有"必要"買房的版友們,可以先選士林或南港
也選有機會參與未來10年的都更機會,但要選對房子才行喔
買房請多做一些功課,機會才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pengkuofeng wrote:
原因有二點: "都市更新" "企業資本家進駐"
士林的發源是文教區特色及傳統消費起家,近幾年士林夜市商圈的落寞也是必經的過程
先不管大陸觀光客減少或者是夜市商家素質降低本身的
士林這個地方 都是緩慢向上 !
這地方是早期就很有發展的地方,只是市容老舊,以前比較少新房子
隔壁內湖是因為有科學園區才飆起來! 不然以前也是鳥鳥的
我住士林大概快30年 ,我從萬華搬過來的
士林這個地方買盤始終很穩定
去看看士林站 多久以前就再飆了~~
maxwu123 wrote:
士林這個地方 都是緩慢向上
我住這大概快30年
士林這個地方買盤始終很穩定
沒有低到多低過....
去看看士林站 多久以前就再飆了
我住士林30多年了,從基河路的水溝時期就住在附近
士林的買盤一直處在低迷,從民國90年一坪20萬以下,一路漲到35萬以上
但它花了20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漲幅卻是最慢的~
但也因為漲幅是最慢的,該區居民也有能力不斷的持續購買,
其它區的投機客比較少看上士林,也造就了士林的跌幅也相對很小,機乎沒跌
但如今的態勢有明顯的改變了,因為老居民開始要變有錢人
年紀60歲以上的所有權人因為長期持有士林的老舊公寓
因為都市更新的投入下,很快的這些資金會掃遍全區的住3之2的老舊公寓
再一次的創造資產重分配的機會,即然會發生,那就大家一起衝吧~
全民一起貸,誰也跑不了~你不參加~也會掃到颱風尾~
那我就分享我的研究及心得~大家一起來~要死一起死~人人有機會~要賺一起賺
這一波是"換屋"的資金需求所帶動起來,順勢讓投機者也加入戰局,
這算是炒房嗎? 不是 但最後會變成炒房嗎? 一定會
人性如此~政府也如此~但我心依然是空方立場~但目前趨勢還是多方~市場永遠是對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