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些時候確實是我們表達內容的問題。但也可能是對方仲介心態的問題。因此如果你已依照樓主所說的執行。仍感受到對方輕視的口吻,建議你該換另一位仲介了!
2.關於實價登錄資料的收集。我覺得在實務操作上是有些難度的。比如你會拿某一條街。或是他周邊的成交情況。來跟仲介說明你出價的原因。通常我遇到的仲介會將事情給複雜化。比如他會跟你說某一間是有含裝修的。或是說那間屋主他認識。因為是賣給他的親戚才這麼便宜的。總之會讓你手中的憑據輕描淡寫的被淡化掉。
話又說回來。我之前也遇到過。喜歡的物件周邊的交易狀況少的可憐。因此也很難用實價登錄去跟房仲溝通。
因此我分享一下個人的解法給大家參考,因為以前在學校曾修過統計,很清楚其實透過統計的轉換就可以一次解決上面的問題,包括上述的參考樣本數過低與離群值的問題,而且通常我要的只是區域的行情而已。也就是多數人會認同的價值位置。因此我會先透過下圖這類房地產免費的統計工具,設定好我要找的區域範圍。藉由總價範圍與坪數來相除自然得到統計過後的單價範圍。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溝通,相對的客觀與準確。而這套統計工具有區域與捷運站周邊兩種設定,我覺的使用他的免費版其實已經夠用了!!

erichuang801 wrote:
去年8~10月,看了10...(恕刪)
事實上真的蠻有可能這樣的行情出現,只是要仔細分辨是不是屋況不同,或是格局,或是「集合住宅」或「辦公用」都會造成價格的變動,只是最近我一直對新北市某個重劃區的一直覺得不太理解,因為觀察這重劃區也超過3年了,明明看到實價登錄的價格(此重劃區的第一個建案),從一開始低價,然後往上漲約0.5~1年,然後跌價2年,大概是接近當初一開始建案開始推出的價位,等於是幾乎這三年來,價格還是維持原樣,但後面推出的建案,一個比一個高,還一直對外宣稱這三年來,這區域價格只有漲~,沒有跌,所以如果要購屋議價,真的要把這區域的價格觀察清楚,至少要研究這3~4年的價位變化,然後再研究最近半年的價格,這樣出價才會比較有個底~~
antontzu wrote:
只是最近我一直對新北市某個重劃區的一直覺得不太理解,因為觀察這重劃區也超過3年了,明明看到實價登錄的價格(此重劃區的第一個建案),從一開始低價,然後往上漲約0.5~1年,然後跌價2年,大概是接近當初一開始建案開始推出的價位,等於是幾乎這三年來,價格還是維持原樣,但後面推出的建案,一個比一個高,還一直對外宣稱這三年來,這區域價格只有漲~,沒有跌,所以如果要購屋議價,真的要把這區域的價格觀察清楚,至少要研究這3~4年的價位變化,然後再研究最近半年的價格,這樣出價才會比較有個底~~
一個3-4年價格都沒上漲的區域,
甚至是下跌的區域,
完全不能買.............
所有投資都一樣,
房地產要買一直漲的區域。
股票要買一直漲的股票。
例如:台積電or中鋼?
要買台積電.........
台積電漲很多了......還是買台積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