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還在幻想房價會暴跌?專家:只有「這些人」會相信

憤青不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能力 所得
只想大家一起變爛 到頭來空空如也
今年房市好的很...
在業內的朋友好幾個,一致認為是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造成現在屋主都大頭症,只想加價賣

房價高都是台灣的自住客害死的,住過的房子只想拿來賺錢
小晨勃道尼 wrote:
今年房市好的很...
在業內的朋友好幾個,一致認為是供不應求


那為何興富發說Q1業績差, 年衰退98.49%, 而不發股利?
有些建商Q1獲利下降.
鄉林, 國建, 國揚, 太設, 寶徠及某幾家Q1還賠錢?
上市建商業績慘, 你業內的朋友那好幾個真強.

興富發Q1

鄉林Q1

國建Q1

國揚Q1

太設Q1
登卡普 wrote:
我也不做無良的投資!

你自住一間哪夠?你夠你的小孩也不夠,最少還差2間,所以你一直哈買房。


這位爸爸
小孩房也要你負責?
辛苦了
難怪房價下不來
想想這一代真辛苦,下一代真幸福
繼續漲很好啊
社畜就繼續月光然後不生不買報復社會
走頭無路就路上隨機斷頭去監獄免費吃住
台灣也不會判死 划算
只是個過程 wrote:
那為何興富發說Q1業(恕刪)


建商財報收入認列的是成屋銷售,
反應的是當期交屋,
預售屋銷售在資產負債表的合約負債跟財報附註的或有負債,
只看損益表收入是不準的

有些建商1Q獲利不好不是房子賣不好,
其實只是當期單純沒交屋
以國建來說,當期收入只有四億多,
但看合約負債變動可以看出來當期他認列了五億多的預售負債
OldWilliam wrote:
還在幻想房價會暴跌?(恕刪)


我們是否能從本樓的留言驗證胡偉良的論述?

房產專家胡偉良分析,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擁有這種心理的人分為「想買房但又買不起、生活不如意、渴望獲得社交認可」的三種人。

心理學解釋一: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取心理平衡
擁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那些想買房但又買不起房的人,這些人看著周圍人士都買了房,感到極度的心理不平衡,想買又買不起,上無餘糧、下有拖帶,極感無助,於是乎他們將情緒發洩到了房子身上。
透過說房價會暴跌,暗示買房的人別神氣,還房貸丟人等言論來貶低他人,抬高自己,以此證明其人不如自己,也以此證明自己過得還不算太糟糕,以此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心理學解釋二:傳播房價下跌成為負面情緒的宣洩口
擁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大都是生活不如意的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生活中遭受的坎坷與不順,使得我們深陷沮喪和焦慮。
工作不順、薪資不高、戀愛不成、消費不起、上有老輩待養、下有小輩待哺等生活的重負讓我們累積了眾多負面情緒,卻難以宣洩。
而此時備受爭議的房價則成為了眾人情緒的宣洩口,無端揹負了旁人施加的憤懣與怨氣,成為了「替罪羔羊」,人們心中的消極情緒,藉由傳播房價暴跌批判房價上漲這一行為而實現了疏導、轉移。

心理學解釋三:傳播房價暴跌讓人更容易融入圈子
擁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大都是渴望獲得更多社交認可的人,這類人渴望通過一些言論來提升自己在社交圈子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藉此獲得他人的關注,因此他們會將一部分矛頭指向房價,談論房價能讓人在情感上更親近,彼此間更具有認同感,形成有共同立場的小群體。而那些不參與討論或宣揚房價會上漲的人,則通常會顯得與這個小圈子格格不入,被排除在共同的圈子之外,導致疏離與孤立。

胡偉良認為,一些說房價會暴跌的人,一邊玩著遊戲,一邊吐槽著社會的不公,他們從來不會去想著如何提升個人能力,提高收入爭取早日買房,而是吃著點心,握著啤酒,在鍵盤上肆無忌憚的攻擊著房價,妄圖把房價打趴下來,好順利接盤。
sars的時候,房價是在低檔,所以sars完了會漲,但現在房價是處在高檔,跟sars那時是不同的狀況~
mssunday wrote:
預售屋銷售在資產負債表的合約負債跟財報附註的或有負債,
只看損益表收入是不準的

有些建商1Q獲利不好不是房子賣不好,
其實只是當期單純沒交屋


你講得不能說不對.
但損益不看損益表, 不然要看什麼?
損益表黑字, 當然可以大聲的說有獲利.
損益表紅字, 這時可以講成只看損益表是不準的.
所以損益表是參考用的, 不管黑字紅字都是賺?

另外你也寫到"當期單純沒交屋".
一樣的道理, 有交屋可以大聲說房子賣得好.
沒交屋不是房子賣不好, 只是剛好沒交屋, 這樣解釋?

那所有上市櫃公司的財報都可以拿掉不看了, 因為你說不準嘛.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