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在有限購屋預算下,能分享一下你的高cp值選房秘訣嗎?

briareus wrote:
很難理解

為什麼有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一定要買全新高公設小空間電梯大樓

就算再怎麼裝潢小坪數住的都很壓迫辛苦, 子女出生也不得不換房

預算不足不是更該以金錢換取空間嗎

買交通更方便的舊公寓, 空間大很多, 可以省管理費

寧願花錢去健身房累卻嫌爬樓梯很累?


說說一個感覺啦

我很年輕就買房..原因在這版說到爛了

反正在存款不超過6位數的情況下就買了房..

當年只要你敢簽名就能幾乎全貸

旦利率我是7%

貸愈多死愈快

房子在我眼中可有可無

我買是因為現實上的需求

我還記的我買房後一段時間

有位朋友來我家

他說了句話...你為什麼買這...這房子很舊很破...為什麼不買XXXX...那邊也才多少多少

我也只是笑了笑沒說什麼

十多年後...他有次來我家

說了句...你好聰明唷...當年那麼早就買房...好有眼光...

我回了句...有你老母啦...



其實他在我眼中就比較像你說的一定要買全新高公設的年輕人

他從20年前就聽他說他想買房子

20年...永遠都在看他的夢想

而不是看他的現實

我當年買這..很簡單因為現實我只買的起這裡

而他一直不停的看大樓看新房

因為他的夢想..旦可惜的是現實太殘酷

不止當年他買不起..等他加薪了...他離他的夢想反而更遠了



在我感覺中房子其實慢慢的在改變

他在很多人的心中慢慢的變成像明牌包一樣的東西

菜市場一個100元的包包也能背

那..那麼多年輕人省吃撿用的存錢去買明牌包的用意是什麼

因為他想得到別人羨慕的目光

為了這個羨慕的目光

很多人情願付出自己一生的代價

就像早期很多人拿鮑鮑換包包

不然就阿陸仔賣腎去買IPHONE

值得嗎

最少他們認為值得

因為這東西無價

在他們的眼中無價

羨慕的目光

這東西是錢能衡量的嗎??

所以買房慢慢從需求變成一種比較

一個衡量身份面子的產品
倘若到書局翻閱老公寓翻修的書籍,應該能改觀, 我前陣子到誠品去看書 尤其是日本的室內設計師, 做得真是漂亮
anabella wrote:
人性人都响往美的事物...(恕刪)
感謝快樂大在此留言,我也是你剛性需求的粉絲,寫的太經典了!建議沒看過的人都應該去拜讀一下快樂大的鉅作,不知你是否有出書的打算,應該可以幫助更多人才是
happywork01 wrote:
還有人更厲害。不但可...(恕刪)
不管選新房還是舊房,只要地點好就是好房

地點不好的老房就真的要有心理準備當套套了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老房也是有老房的優點

自己取捨,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機會,就像老二一樣,緊握就會變大
啦可一 wrote:
感謝快樂大在此留言,我也是你剛性需求的粉絲,寫的太經典了!建議沒看過的人都應該去拜讀一下快樂大的鉅作,不知你是否有出書的打算,應該可以幫助更多人才是

謝謝。
我大概不適合出書,因為別人可以寫一本書的內涵,我大概一頁就說完了。包括投資理財的概念也是。

說到高CP值,可分兩方面看。一是投資,一是享受。
投資要高CP,長遠來說並不是賺價差,而是租金與房價比要高。賺價差的有如帥過頭那位,不足推薦。
我前頁說的幾個人,都是偏重租金與房價比的投資。

一位是30年前高雄渡輪船長,他偏好買那種好出租卻不好賣的房子。
譬如,房30坪地10坪,大家都喜歡;可是房30坪地半坪,就少有人想買。
他就專買這種房來出租。房價說不定只要4成,可是房租分毫不少。

一位是18年前我兒子讀淡江時的房東。算是首批會改建分租套房的人。
自己住在加蓋頂樓最差的其中一間房,其他都出租。
賺的都再買房改建成分租套房,是一位很刻苦的年輕醫生。

一位是專買蛋黃區舊公寓出租的金融人員,還不到40歲。目前台北精華區有兩房,香港還有一間30多坪的房。
三位的共通是,自己不貪享受,但求租金投報要高,重點之一就是要買在低點。

再來說到享受的高CP值。那就是陽光、空氣、水。加上私密性和安靜。最好還有高素質鄰居。
這個就要以我自己為例。
我賣掉台北的房子之後,用了不到1/2的錢(含裝潢)去換了郊區的獨棟透天。

那裏沒有PM2.5的問題,沒有背景輻射的問題。安靜到地震時都可以提前聽到地鳴聲。
鄰居素質大約都是那種沒必要裝鐵窗的人。裡面不乏很多說起來大家會認識的人物。
有自來瓦斯,專人家門口收垃圾,地下汙水管,夏季游泳池和對外社區巴士...。
車子直入車庫,也不用跟他人同乘電梯。但路上九成以上的陌生人都會笑臉跟你打招呼。
交通其實不算偏遠,機車到汐止市場5分鐘。開車到南港展覽館17分鐘。火車到台北車站23分鐘。

以上不是投報的高CP值,是享受的高CP值。當然房價也不能太高。確實每位來訪的朋友都驚嘆,好便宜,好值得。


--------------------------------------------------------
發覺現在很多人買房沒有主軸。
要算投資,租金房價比低到不行。
要賺價差,非但沒得賺反而要虧錢。
要算享受,買的點髒又亂,車輛廢氣噪音難耐。空氣不好,背景輻射值超標。整天不敢開窗享受新鮮空氣,只能開冷氣或是甚麼熱交換機。花大錢還活受罪。
啦可一 wrote:
想請教大家 在相同的...(恕刪)
倒閉校區的整排套房,全家人人有衛浴,防疫期間不煩惱。
我家算是CP值蠻高的,公寓頂樓挑高樓中樓,權狀30坪公設3.6坪,室內面積49.5坪。共6個房間三套衛浴,還有一個房間大小的
大陽台,格局方正座北朝南前後無擋所以很通風很少開冷氣,挑高當然採光很好。兩個月電費才幾百塊。頂樓不熱嗎?其實打開前後窗讓空氣對流真的很涼。公寓樓梯很寬大約140到150公分左右。地下室另有2個機械車位再配送2個機車位。很貴吧?現在市價約800多萬,7年前買下約半價而已,前屋主買下建商粗胚屋裝潢好全屋超耐磨木地板只住半年,只因為爬樓梯很累就脫手。
tony0170 wrote:
我家算是CP值蠻高的(恕刪)

如果在市中心就看起來不錯
不過每天要爬上爬下的
要是我不會考慮
啦可一 wrote:
倘若到書局翻閱老公寓(恕刪)
年輕人大多不會想那麼多
再說
翻修也只能自家裡面
外觀跟梯間就無解
曾經有親戚介紹公寓來投資
樓梯間昏暗,樓梯把手還會搖晃
雖然內部重新裝潢的不錯
還是買不下去
啦可一 wrote:
想請教大家 在相同的(恕刪)


如果你找的到條件一模一樣的兩間房來比價
才比的出來
問題是根本沒這東西
你要怎麼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