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房產角色扮演之我見?!

對我而言很簡單啦, 哪要分什麼團體和個人?
我就是來這個版跟大家嘴, 亂到黑心房價的房子不容易賣就對了.
arrem5104 wrote: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錯(恕刪)


有些事根本沒有對錯,有些事沒有正確答案,也有可能正確答案很久(一輩子)才能得知....
你對政治的偏執很可 ,在你眼裡不是白就是黑,不是名門正派就是魔教危害江湖
明明是房產版也要扯到政治,一副苦口婆心想要拯救世人
人生從 2.5 % 開始往上爬 !!

最近一期的 Time , 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探討 美國的貧困區域 , 小孩因為家庭本身就問題重重 , 又加上學區的教育品質低落 , 其一生幾乎很難有機會脫貧 , 讓自己以及家人可以有一個更有勝算的未來.

而他們透過統計數計 , 所計算出來的比率是 2.5 % ( 非洲與拉丁美洲裔 ) , 而比較有種族優勢的 白人是 10 % , 可以有機會透過教育或是其他的方式 , 脫離原本困頓的環境 , 進入較高層級的人生.

而我個人也認為 , 這一個比率也很接近我們自己所身處的環境 , 但是我會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這一個過程 ..

那就是考量人自從出生以後 , 其生命的完成度就只有 2.5 % ( 沒有家庭資源資助的族群 ) 或是 10 % ( 擁有較為充裕家族基礎的那一部分 ) , 而我們求生存的過程就好像是要從低點往上進昇的過程.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人生的熟成進程 , 那就不會去太過在意那一些從出生就擁有家族豐沛資源資助的 靠爸族.

因為就算是再好的經濟與人脈的幫助 , 這些好命的小孩也還是有 90 % 尚未經營完善的人生 , 與我們的 97.5 % 其實相去不遠.

人生在世 , 需要完成與專注的事情其實很多很多 , 也無窮無盡 ..

單只是財富或是物質方面的擁有 , 其實只佔人生的一個很小的部分.

只是如果我們一直在執迷於 得到 , 這一個幻象 , 或是一直在與別人較勁 , 想要一分高下 , 而忽略了去追求生命其他面向的美好 , 其實反而很不划算.

像是很多人都會很喜歡追逐美食 , 砸大錢去吃精緻的餐飲 ..

但是我卻認為 , 食物的美味程度其實在於自己當下的飢餓程度.

也就是說 ,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勞動或是運動 , 身體的消化狀況良好 , 那品嚐一般食物所得到的美好滋味 , 會遠比花大錢吃精緻的美食 , 但是健康狀況不優的人 , 會來的更為滋美 , 也對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幫助.

美國之所以會在近代引領全球 , 成為最強盛的國家 , 我個人認為是因為 美利堅共和國的立國基礎就是廣納全世界各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 , 像是財務金融的猶太民族 , 機械管理見長的德國與日本 , 文化流行的西歐裔移民 , 等等 ..

對比於我們自生對生命的完熟進程 , 就凸顯出持續與終生學習跟尋求創新突破的重要性.

因為時代的光速銳變 , 過去可以倚賴很長時間的生存優勢 , 像是家產 , 學歷或是專長 , 現在貶值與被取代的速率變得越來越快 , 也越無情.

所以比較可靠的應變方式就是要隨時準備好下一個生存的方式或是利基 , 時機一到就應該要迅速的應變轉換.

今天早上有一個客戶又購買了一個我們代理很久的商品 , 雖然對方一直的回購 , 但是也不斷的要求折扣降價.

我就決定 , 此類商品已經沒有被市場追逐的優勢 , 利潤不斷的被壓縮 , 所以存貨賣完後就不會再下定新單 , 轉往其他有需求優勢的商品跟品牌.

就像是身體會不斷的更新細胞 , 才能維持在健康的狀況 , 同理 , 對公司的經營 , 對人一生的發展 , 也能適用.

昨天看一則電影的介紹 , 影片的故事是一對種植蘋果維生的老夫婦 , 面對採收的價格日漸下滑 , 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 , 錢越來越難掙 , 子女需要到外地求學工作 , 面對貧困 , 無力改善現況的淒冷報導.

但是對照於 美國的大面積機械化耕作 , 以色列的數據管理 , 北歐的再生能源利用搭配溫室栽培 , 以及 日本的超精緻化包裝與行銷.

面對困頓的環境 , 其實更需要有勇氣跟心思去創新與突破 , 因為命運應該是要自己主動出擊 , 盡全力去改變 , 而不是坐等自己被輾壓 , 被支配.

剛剛看到一則報導 , 提到資訊業者都不願意承認,A.I 人工智慧,其實只是整合的取捨,因為整個系統的運作,其實是架構在大量的人力去標示或是定義圖像 , 情境等等的註譯,讓電腦儲存後辨識 , 字義上的 智慧 , 其實只是一種美化 , 並非實情.

之前看到有人在網路上發問 ,提到他年收 340 萬 , 是否應該買房 , 云云 ..

但是他文中也提到 , 他一個月的開支是 15 萬.

我個人的理解 , 他應該是自營的業者 , 340 萬是年收的營業額 , 而每月 15 萬是固定的營運成本.

所以實際上他的年淨收入應該是在 120-150 萬左右 , 跟 340 萬這一個數字差距很遠.

這也就說明了 , 為何長期上網追逐社群資訊的人 , 多會感覺到失落與憂鬱 ..

因為我們常常會只看到別人刻意展示的亮點 , 並不是他生活的全貌 , 所以就會有一個錯覺 , 認為生活周遭的人都過的很優渥與光亮 , 自然就會對自己並不是那麼優秀跟富裕光彩的現況有所不滿.

我常常認為 , 人的一生都是公平的 , 不管我們所要面對的挑戰或是綑綁有多困難 ,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卻都擁有相同的時間 , 只要我們很專注的支配跟運用我們的時間 , 長時間下來我們生命的優勢就會漸漸地顯現出來.
...如果你買房子或投資只會看m01文章來判斷的話...真的虧死也算剛好~~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如果你買房子或(恕刪)


做甚麼事情都一樣

自己沒做功課沒研究沒自己的立論基礎

想要多成功都不太可能
arrem5104 wrote: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錯了要認,事實不就是錯了嗎?信仰錯了就該覺醒,不然跟韓國邪教有什麼不同?
當初為了自己信仰失敗而要跟自己兒女斷絕金錢關係往來的父母,可有為子女的選擇正確而表示自己判斷有誤?
結果就是結果,事實證明這足可滅國的疫情,多數人選擇是正確的不是嗎?這樣的嚴重性,台灣能經得起錯誤一次?


果然要炒房就要先練就洗腦的功力
這麼愛洗腦你可以去各大宗教團體喊他們的信仰是錯的
我保證你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千門八將
蜂、麻、燕、雀

有很多縮影跟變化的
arrem5104 wrote:
嗯的確,很多人看到發大財就高潮,然後問發大財的發起人,怎發大財,貨出的去人進得來,然後怎貨出的去人進的來,答案是只要發大財。。至少帶議題,找風向,動員人,怎攻擊,都需要計算與實際作為,
但發大財?。。
一個是騙一個是帶風向,但這次疫情不就證明了,正確的帶風向是被允許的也救了台灣這次
幸虧沒被騙。。不然台灣今天還能維持400多案例?不要跟我談520前誰執政,光騙子當選,你想中國不會趁騙子當選大肆慶祝行情開放一堆旅遊觀光嗎?騙子的崇拜者真是禍國殃民的一群。。。
經濟跟房產是連動的,誰也干預不了,這次沒被騙,給了台灣更優於其他世界的投資機會,後勢很可期,玩房產就這樣,比氣長,撐不到的認賠殺出,撐到的獲取成果,看的是眼光深遠,製造多空恐懼只是想影響別人判斷,疫情影響多少每個人都有看法,通常你此時買房,怎鋪陳預算,準備金,抓的都是以年計算。。但疫情能跑幾年?別騙了大家心理都有底了


你拿疫情證明 (韓國瑜貨出的去,人進的來,發大財)是錯誤的?這未免太牽強了吧!
觀光客本來就是兩面刃,在沒事的時候,觀光客確實是給國家帶來財富
但一旦有傳染病,觀光客確實是給國家帶來災難!
你只說觀光客的負面,實在不太客觀!
而你用這次疫情否定人進的來,發大財的觀點,更是帶了太多個人政治主觀在判斷客觀事物!
(韓國瑜是一件事),(人進的來,發大財又是一件事)!
你因為(討厭韓國瑜),所以直接認(人進的來,發大財)就一定是錯的,一定是騙!實在沒必要!

如果你是對的,那日本應該從此之後,會全面禁止大陸旅客吧!
日本是賺大陸觀光財最多的國家之一!你再看日本會不會為了傳染病問題禁止陸客!
如果會,那我就認為你的觀點是正確的!
如果不會,那就證明你的觀點是錯的!

台灣後勢很可期....希望你說的是對的......
炒房是缺德的事,會害年輕人無法結婚生子,害人會害已,當有一天自己也無孫可抱時,就是炒房客的報應來了
我不是甚麼投資客,只是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如果有閒錢,我會放房地產。理由很簡單:

1. 房地產是穩定的資產:會這樣認定,是因為台灣房市的最大咖,是銀行,不是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所以除非發生系統性危機,不然國家跟銀行絕對會1000%撐住房價。再來,台灣自有住宅比例85%,除非生活困頓,應該沒有人會希望賤價賣房。

2. 房地產變現比你想像的容易:我講的變現,不是房子拿去賣,而是拿去貸款。用房地產做擔保來跟銀行借錢,利率不但最低,也最容易。如果你是自營商,有份可以看的財報,那除了房貸,你還可以信貸。80%房貸+信貸,除了一點利息以外,你幾乎可以把房子直接壓給銀行變現。當然,你知道你拿這些錢是可以有更好的收入,不是為了詐欺銀行變現。

想等房子崩盤撿一折的,其實做做夢就好,撇除戰爭亡國論不談,房市不管高或低,都是市場價格來決定的,有人想等一折,但一定有其他人會在一折前就跳下去跟你競爭。

這有點像以前小時候月考,也許分數(房價)會因為考題難易(市況)而有上下,但最後排在前幾名的(姑且當作他們是最後買到夢想中最有價值房地產的那些人),還是那幾個人。不會因為考題變難,然後你的同學都考很差,結果你就忽然變成第一名。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