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經歷前一波的房價飆漲之後,未來的房價走向會是如何呢?

我是宇宙人 wrote: . 要手上的垃圾當黃金賣、也要有人願意把垃圾當黃金買。.(恕刪)


沒人把垃圾當黃金買,
是投資客把垃圾包裝成黃金,
然後炒上去,然後賭誰是最後接手。
這不是正常市場機制,有炒房是既定事實。
再繼續漲吧漲吧漲吧~
經濟學的發展,套用在每一項商品 上都是相通的結局。
你用食品來看,過去三十年 前的紅茶,通路 和價格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呢?
你再用 汔車的造 型 來 看。過去三十年前的價格與設計。跟現在有什麼不同?
回歸房子 來看也是一樣的。

三十年前

紅茶
購買地:路邊攤,
價格:5塊一杯
沒包裝,沒衛生,沒行銷。就很方便但不起眼。

汔車30年前
價格:30卝買左右
通路不講究裝修與服務

沒廣告,沒保險,不講究無息貸款。反正要買 你就買 ,不買拉到。
外型沒什麼,就四顆輪子一個方向盤。貴一點的車就LOGO
很霸氣這樣 。板金硬一點。說設計好像也沒有差 很多。

房子30年前
價格;公寓約80萬一間(一坪約3萬)
大樓很少。但一坪不會 超過10萬。透天厝是主流。好野人都買透天厝。大家族都三合院。地很多。
那時,有錢人都買地自己蓋。
市區 最貴的是金店面。那時一 間也幾百萬。我姨媽有一間在高雄市區黃 金地 段。專門在賣舶來品:港貨日本貨。


你看現在呢?

飲料店講究的是連鎖,汔車設計已 經是工業等級。輪子越做 越大,車價越貴越有 人買。
房子越做越小,但房價越來越高 。地 段、建材、變成主要抬升價格的手段。

回頭來講房價走勢。為什麼前面要講一大堆?
因為這是經濟活動的必然變化。
累加效應會把物價、需求、社會型態、文化、教育以及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因素溶合在一起。變成成本,然後就會不斷漲上去。直到經 濟泡沫 化,之後又重新再來一次。
它的總時長有時候要幾百年。有時候可能只要幾十年。

像2002年的SARS就是把經濟泡沫化往後再延的突發事件。921也是、美國的911事件。還有即將來臨的武漢肺炎事件。它們都會對經濟產生停致。並使經濟體重新活絡的過程,變得更加快速。
用人來做形容就是;你蹲下來。看起來是速度變慢了。但你再跳起來時就能跳得很高。

如果要在房地產進場,那就是你的膽量也很夠。在蹲下來最糟的情勢下。你敢進場。那麼你就能獲得利益。但問題是。什麼時候是蹲到最低的時候呢?
在你面前可是有着一張黑色的無知之幕遮擋住。別 說你不確定,也沒有人可以確定。
我當年是買到 第二低點。民國九十五年。之後就緩緩的漲上去了。現在的透天厝已 經沒有百萬級的了。只要不是在偏遠的山上的話。那個小鄉鎮也都要一千萬起跳了。
筋骨神醫 wrote:
經濟學的發展,套用在(恕刪)

面對空空,用邏輯和用分析是沒用的。喊喊口號就好,耍耍嘴皮開心就好!
空空之所以空空,是因為腦袋和性格都空空所造成,殊不知自己的負能量,非但無法養家活口造成有子無孫,還可能因為沒人愛(沒伴侶)直接進階成無子無孫,少子化的直接禍首!
從全世界的資金水位還在持續上升就知道房地產欲小不易。

最近買房的投資人一定很慶幸,因為如果他把錢拿去買股票,一定賠得更慘,當然如果是拿去買黃金的就更開心了。

商品價格是誰決定的,當然是有錢人,因為價格不是比人頭,是比資金實力。
˙阿比 wrote:
面對空空,用邏輯和用...(恕刪)

炒房套套才是少子化的禍首吧
房地產緩慢上漲是正常現象。

以前房地產之所以上上下下,是因為利息關係,而現在全世界都是低利率,一千萬利息,一年才十幾萬,投資市場獲利幾乎很低,風險又高,而不動產獲利雖不高,但幾乎都是穩定獲利一點點,總比定存高,所以除非重大事件,房價節節高升是必然結果,一般上班族越晚買越買不下手,最終還是要窩家裡,不然就要幫房東繳利息加上一部分下一間買屋資金。
翔仲科技 wrote:
房地產緩慢上漲是正常...(恕刪)

台北市一堆套牢賠售你都看不到?
看海成花 wrote:
沒人把垃圾當黃金買,(恕刪)


這一次的問題是把蛋白區的房價從10~20萬拉到 20~30萬,

你想住偏僻一點都逃不了被漲到!

蛋黃區有奇貨可居的價值,偏遠房屋並不希缺,會有長遠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避免不了的,政府卻無感!
人口負成長 wrote:
炒房套套才是少子化的(恕刪)

會和空空持反對意見的,不見得是套套!思維問題!
差點忘記不能提邏輯....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