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新加坡公宅佔了80%,台灣應該加碼繼續蓋多一點公宅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wrote:
新加坡土地全數都是國(恕刪)

台灣問題就在土地 購買只有地上權房子 土地政府的 這樣行政效率上會提升很多

蓋任何建設規劃好 總是卡在土地徵收吵鬧問題拖的時間可以跟蓋的時間不相上下了

都市更新相同的也是一樣 所以要在台灣看到老舊大規模都市更新不可能除非天災後重整
你以為草民有很多票可以投,就是"主",其實是住帝寶那幫人才是主,
別說土地公有私有,就是在公有地蓋社會住宅,住旁邊的有錢人講兩句,影響房價,
各位魯蛇4年投張票就跟空氣一樣,按新加坡標準,當地最低收入也要買的起,
蓋房子不是問題,影響了政客和金主的利益,不管那個黨都承受不了,包含柯P市長一樣,
土地增值利益是目前體制向全社會吸血的手段,有個選前笑話,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香港和台灣從來是一模一樣,沒什麼今日明日的分別,財團吃相難看,貧富分化社會矛盾,
要達成這個夢想,只能新的外來政權,當年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因為國民黨有槍,
威權體制行政效率高,該給的福利也不會少,缺點就是各位隨便上街鬧,在網上胡扯會有更多限制,
看是財務自由重要,還是言論自由重要,總有取捨.
如果只會找些阿薩布魯的建商,淨蓋一些漏水屋,誰住誰倒楣。

要找有信譽/品質的建商蓋些有口碑的公宅,造成民眾搶進,才有機會再大量蓋屋。

但好建商誰要淌公部門官僚/無效率/貪污/走後門的渾水。
新加坡公宅走的是比較像80年代香港房屋署屋村、昭和中期日本團地、以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概在左營火車站那邊,坐火車經過好幾排我猜應該是老眷村大樓(約10年前就已經是屋齡數十年的那種)....的那種模式

跟我們台灣現在的眷村改建國宅發包給一般建商(所以蓋起來跟一班外面的大樓一樣)的模式不同

人家是整個社區一起規劃,每一個案子都是採用官方固定的藍圖(也就是戶型、樓距、整個社區的規劃都是相同的,不分案子)

我們是每個案子都長得不一樣
Fuhoho2099 wrote:
台灣家庭戶數約900(恕刪)


新加坡公宅能夠佔了80%,是因為這50幾年[強]徵收了私人土地來達成的

樓上說對了....

新加坡土地全數都是國家的 只能能購買使用權、沒有擁有權,是不能比的!!!

台灣是應該加碼繼續蓋多一點公宅

我是覺得,台灣也需要加強雙北以外的經濟發展

2400萬台灣人不需要嚮往住在雙北,新鮮人可以往桃園新竹遷移
你知道新加坡公宅也是要租金的嗎⋯⋯
而且不便宜,跟台灣公宅出租價錢完全不同
另外你有聽說,車牌都要用抽籤的嗎? 沒抽到你買了車也不能開
你要這樣嗎?
l6632154j wrote:
新加坡公宅走的是比較(恕刪)


新加坡公宅是整個社區一起規劃,每一個案子都是採用官方固定的藍圖 (也就是戶型、樓距、整個社區的規劃都是相同的,不分案子)

頂多是不同區域的價差,離捷運站少個幾百米,大至上新加坡公宅就沒啥特色

台灣的每個案子都長得不一樣

不需要羨慕新加坡的公宅政策,他們是有配合使用[一定要]扣繳的公積金來繳國宅房貸

我自己看,就是收入是一定要提撥到公積金,不用白不用,就買國宅囉

反正公積金也是人老了,才讓你一點一點月領到0,或人先走,餘款就撥給受益人
你講得很簡單,但實際上你看2018年縣市長的選舉結果
不蓋公宅與把公宅地賣掉的人才選得上

可見社會上的民意多數還是不蓋公宅
scott20419 wrote:
你知道新加坡公宅也是(恕刪)


是可以說.....新加坡公宅也是要租金啦!!!

使用權99%,大多數人是因為要[用掉]公積金,只好去買國宅

一間室內27坪(約90平方米)毛胚屋,新屋售價約30萬星幣 (675萬台幣)

你再花個4~5萬星幣來裝璜(不含家具家電),就這樣

不過呢,這樣一間27坪的房子,是能4.5~5萬元租出去的!!!

更正你.....他們的車牌不是用抽籤的!!!

是用金錢去競標的!!!

一般上,是車商報個總車價給買家,應該是有標示擁車証(車牌)的競標金額,多退少不補!!!

也是有講明報價有效期限!!!

車商要賣車,一定會盡力去標到擁車証(車牌)來完成交易!!!

說真的啦,這種制度是一定能調控車量數!!!

沒車的人,就搭公共交通,叫GRAB (Uber已退出)
scott20419 wrote:
你知道新加坡公宅也是(恕刪)


新加坡地小,跟台北市比比較像

我住過台北,不買車根本沒差,捷運跟公車對我就很夠了,

萬一不巧,搭計程車就可以了,

新加坡公宅租金對新加坡公民所得而言,根本不高,

在台北一個人一個月賺8萬,花2萬住公宅真的還好,

台北市家庭一個月收入15萬,花4~5萬住公宅真的也還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