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別忘了, 房屋還有折舊問題

折舊問題比不上人類本性跟口袋
本來住10坪
發現買的起想住20坪
20坪住膩就想百坪
再來就想買一棟
發現自己她x的真有錢就是私人花園500坪
一切跟你口袋有關
房價只能怪台灣人真的有錢
又只愛房地產
以前在海外 最近都回來了
唉........
有需求,就值錢。
球給志傑012 wrote:
用少子化的速度來計算...(恕刪)


如果房屋數量是固定的, 用少子化速度來計算也許不對,
問題是房子數量"一直"在增加, 新北加台北空屋就有19萬多,
5年後, 少子化開始 加上 空屋越來越多, 到底是多是空自己判斷,

另外舉個例子, 杜拜環境多好, 投資天堂, 近年怎麼了?
因空屋率太高, 導致房價已經下修一大段,

買賣回歸原本, 還是以供需為主, 當剛性買方越來越少, 房屋越蓋越多,
所謂的價值, 還真的存在?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 現代大多數人買房...(恕刪)


車子和房子都有折舊的問題
車子折舊更多,那怕是全新的車, 一掛牌馬上打九折先, 20年車基本上只剩廢鐵價
大家不知道汽車會折舊嗎? 為什麼每年還有30多萬人買新車呢?
如果經濟條件許可下,沒人喜歡用舊的吧.
現在買支新手機不難,iphone新款手機2萬多, 5~6年後官方回收價大概只剩500吧,
所以這些人都是傻子? 不知道手機會折舊?
原因在於買新手機不難, 買新房卻很難, 買不起新房子能買舊房
舊房持續有需求(房價不跌)下, 新房當然不會跌, 一切都是供需與比價效應來決定房價

嚴格上來說, 如果願意走出雙北, 要找買得起的新房子不難, 只是大多數人不願意罷了
不可否認,台北市的人均統籌分配款, 永遠比別的地方高上許多
台北就是比其它地區有更好的交通建設, 教育資源. 工作發展, 社會福利等優勢, 因為也墊高它的房價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 政府拿全民的資源集中建設少數地區, 造成的利益(高房價)卻由少數人獨享
請認清現實, 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下
就算人口老化+少子化, 當台灣只剩1400萬人時, 相信我, 台北市人口還是有200萬人,房價依樣高不可攀
Lorenzt1982 wrote:
折舊問題比不上人類本...(恕刪)


那假設你淘汰的20坪, 住了幾十年, 少子化導致剛性買方越來越少,
屋齡拉高, 投資客不會接手, 你要幾折賣?

這篇文章主旨就是, 提醒現代要買房的年輕人, 要開始思考舊屋的折舊問題,
未來少子化加上空屋多, 你住個20年的房子, 往後想賣, 不一定有人會接手,

這就是版上多多沒人會說的事, 時間越往後拉, 人越來越少,
等你20年後想賣, 換新房住, 才發現可能賠了不少,

當然必須說, 精華地段有一定的保值性, 但也只是部分商圈周圍.
最重要的買在人口密度持續上升的地方.
少子化又如何, 只要這個城市的人沒減少或是繼續成長,房價就不會跌.

有影響的是你買在鄉下或是城市邊邊, 就很難脫手了, 房子沒人住一下就壞了....
原來繼續租才是正解,看來先買起來租人比較划算,房貸又有人繳真讚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如果房屋數量是固定的, 用少子化速度來計算也許不對,
問題是房子數量"一直"在增加, 新北加台北空屋就有19萬多,
5年後, 少子化開始 加上 空屋越來越多, 到底是多是空自己判斷,...(恕刪)


空屋之所以變成空屋,有很大比例是來自房屋的老舊....
老舊的房子很多就是懶得花錢去拆,所以寧願擺在那邊養蚊子,另外去買新的房子住....
簡單說要拿空屋率來討論,先把老房子給排除掉再說.....
因為這種老房空屋對於房市本來就沒啥影響力了

買房或換房的"需求"才是支持房市最主要的關鍵
台北市從民國79-80年間人口達到最高峰之後就開始人口外移減少
請看看台北市的房市有從民國79-80年間就開始下跌/減少需求了嗎?
貧窮的時候,一棟房子住個40-50年才有可能想想換新房子
有錢的時候,一棟房子住個10-20年就想換新房子
關鍵不在於少子化,而在於人民口袋的深度跟房子更新的頻率速度
如果人人一棟房子都要住滿50-60年以上才想要換房子,那個地方的房市必然像一攤死水....
做個筆記增長見識
原來買在台北市的好地段
買在人口持續不減反增的環境
就可以無視折舊以及經濟景氣循環
novocain wrote:
做個筆記增長見識原來...(恕刪)



原來房地產沒有景氣循環,只會井噴。難怪多多、套套都那麼開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